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地评线】紫金e评:深扎非遗之根,让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

6月10日,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各地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活动让人们长见识、富脑袋。深扎文化之根,让文明的“百花园”花繁果硕、姹紫嫣红,是夯实精神之基、厚植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肩负文化使命,用好非遗资源,在文化强国中“挑大梁”,在厚植软实力中“争上游”,是各地义不容辞的责任,希冀更加出彩出新,让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古老非遗绽放出熠熠生辉的时代光彩。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进一步放大来看,我国幅员辽阔,遍布在各地的文化“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譬如,江苏的昆曲、苏绣、南京云锦等,就是扎根于这片非遗沃土,具有独一无二特征的宝贵文化资源;在四川,中华第一扇自贡小三绝龚扇、天下第一灯自贡彩灯,以及结晶千古的自贡井盐等,都是当地的文化瑰宝,代表着盐都人民绚烂奇绝的智慧……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是引领人们认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厚植精神之基的重要路径。

夯实文化之基,“精神大厦”巍然耸立。这些年来,一系列文化活动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心田,人们在物质生活好起来的同时,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充盈。每逢春节,春联、木版年画、舞龙舞狮、皮影戏等成为“中国年”的独特文化符号,在丰富多样的非遗年货中,人们透过不同形态的文化表达感知中华文明的深厚历史底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基层大地强基固本与凝心铸魂同向发力,在传承发展和提升农耕文明中,走好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如今,我们走进一座座美丽乡村,不仅可望见整洁有序的民房、乡村建筑,更有随处可见的乡村文化阵地,还能在广袤田畴间欣赏精彩的龙舟表演,在旷野间观赏精彩的秦腔戏曲,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乡亲们精气神持续提升。“塑形”与“铸魂”双轮并驱,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肩负好“兴文化”的使命任务,就要更好地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在党中央的坚强引领下,各地更加注重以文化人,把文化场景广泛延伸至消费、旅游、生活等更广维度,在潜移默化中厚植人们文化素养,补足精神之“钙”。这几日,“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隆重登场,86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共3892件非遗作品将悉数亮相,一场场“看得见、尝得到、能体验、可带走”的非遗大集和美食市集让人们体验非遗“盛宴”;南京的“茶文化雅集”活动,苏州的“山中寻古迹采茶享非遗”主题一日营等系列活动,让一片叶子的故事更带文化“质感”。从非遗购物到非遗精品旅游线路,从非遗展示到非遗沉浸式体验……与时俱进,融合创新的生动实践,让古老的非遗正在以独特的方式走进人们生活,各地以文化人潜移默化,深耕心田。

瑰宝生新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过悠久的历史,并在今天与现代生活接轨,宛如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文化使者”。我们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广泛培养传承人,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古风)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