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要求我们努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并作出重要部署,为我们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创新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要看到,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我国的就业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征程上,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在千方百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容量、推动充分就业的同时,提高就业质量,增强就业的适配性稳定性,稳步增加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更加可靠的社会保障。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首先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其次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条件。我国人力资源丰富,有近9亿劳动力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作用,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更好释放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推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第三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经济大循环看,就业是沟通社会需求和供给的桥梁,是连接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纽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利于更好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有利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深入把握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当前,可以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任何时候都要抓好。必须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要完善调控手段,充实政策工具箱,强化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支持就业的导向,实现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让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扩大服务业就业,拓展农业就业空间,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持续稳定发展以增加就业,促进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创业。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
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加强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有助于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效率。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合理配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员,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构建精准识别、精细分类、专业指导的公共就业服务模式,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化水平。健全户籍地、常住地、参保地、就业地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机制,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农村延伸。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是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大对初创实体的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创业成本,提升初创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就业需求,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创业。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19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