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关注|五周年之际,江苏以“四心”考察沪浙皖

江南又绿,奋楫争先。

长三角,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见证了历史的沧海桑田、时代的发展大潮。这片无数奇迹的诞生之地,发展一体化、亲如一家人,正承载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代重任。

时点特殊,意义重大。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

在全国两会闭幕不久,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3月20日至23日,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开展了“长三角学习考察之行”,并于24日集中交流总结。

“此次考察,就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潜心学习借鉴兄弟省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视野格局、气魄胆略、经验做法,真心支持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浙皖各扬所长,用心服务两省一市发展所需,悉心落实深化合作的各项任务,携手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省委书记信长星以“四心”阐述此行初衷。

(一)

“国之大者”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

作为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习对接沪浙皖,更好地落实国家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一周之内,沪苏两地党政代表团互访交流。无论是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还是在黄浦江畔,相互赋能、共创未来,是大家谈到的高频词。

时间再往前看,一个多月前,信长星在盐城调研时,前往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要求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充分展现江苏所长、盐城所长,做好溢出承接、产业配套、成果转化文章。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国之大者”,江苏始终铭于心、践于行。

“江苏四个‘心’,上海一个‘实’。”在上海座谈交流时,沪苏两地主要领导的一番话,再次引起大家的共鸣。用心用情、实干为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把两地的手更紧地握在一起。如何进一步完善“联合河长制”、加强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如何进一步把两地的科创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如何进一步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协作、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如何进一步深化产销合作、保障好上海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深入交流中,大家研究新情况、谋划新举措、达成新共识。

江浙自古是一家,也是世界看中国的重要窗口。细细思考,两省不仅有长三角这一共同的鲜明标识,还有绿水青山这一共同的宝贵财富、民营经济发达这一共同的特色优势、“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一共同的金字招牌。

之江实验室、申昊科技公司、紫光恒越公司……在浙江的多个考察点,当地同志都讲到与江苏的紧密合作、丰硕成果。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环太湖科创圈建设、合力构筑产业集群、深化太湖协同治理、服务保障杭州亚运会……围绕落实国家战略、服务发展大局,两省之间议得深、谈得实,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合作共识。

翻阅地图,苏皖两省自南向北,山水相接、多地毗邻,一体化发展态势强劲,同城化生活触手可及。目前,江苏是全国在皖投资总量最大的省份,江苏常年位居安徽省外旅游客源地前三名。

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省际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区域协同发展、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合作对接细化为清单、落实到行动。当天下午,两省就签署能源合作协议,进一步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与互济互助水平。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在国家战略指引下,三省一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协同、共锻长板,把达成的合作共识、确定的工作任务一项一项抓落实、见成效,必将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二)

沪浙两地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政过的地方,安徽的发展也得益于总书记的指引,特别是积极主动融入总书记亲自擘画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当前,沪浙皖发展日新月异,态势十分强劲,上海是当仁不让的排头兵,浙江发展活力十足,安徽以创新强势上扬。大家带着学习的态度和比较的视角,深切体会到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时理论创新、实践创造的重大影响与深远引领,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学习先进、借鉴先进,是一种应有的精神状态。”信长星指出,江苏要在新征程上勇挑大梁、走在前列,只有走出家门学习先进,才能明位势而清醒、知不足而奋进。

“走在前”,既是目标要求,也是方位要求。信长星在总结此行感受时,用七个“大”对两省一市的经验做法作了概括:矢志推动科技创新的大布局、持续加快产业转型的大力度、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气魄、做大做强载体平台的大手笔、有效激活市场力量的大智慧、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大定力、倾情保障改善民生的大情怀。

学得越深、感触越深,七个“大”成为代表团全体成员的共同体会,对江苏各方面工作所处的位置、存在的短板、具备的优势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把握,进一步拓宽和完善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视野思路。

“兄弟城市瞄准新赛道、致力新突破,给人以加压奋进的强烈触动。”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表示,将保持创新策源定力,在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站得出来;加大产业强市力度,在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上豁得出来;提升双向开放能级,在高端载体平台上显得出来;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在特大城市治理和市民获得感上看得出来。

南京正在实施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集成电路“全链发展+芯机联动”、人工智能“算法创新+场景赋能”、生物医药“原药研发+高端器械”,力争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8%。

“与兄弟城市深入对比,我们强烈感受到城市间竞相发展的新挑战新机遇,强烈感受到苏州必须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表示,将更深层次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更加系统推进集成创新,更大力度推进数实融合。

在安徽学习考察后,苏州立即安排相关部门到合肥对接科技创新工作,并推动苏州实验室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合作。不仅是苏州,长三角各地都立足产业基础、共享创新资源,打造更加紧密的科技创新共同体,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的“一网通办”、江苏的“苏服办”、浙江的“浙里办”、安徽的“皖事通办”,都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创新实践,宗旨一致、各具特色。三省一市的同志一致表示,将秉持全周期服务理念、跨区域协同机制,聚焦群众和企业需求,加强规则对接、标准互认和政策协调,着力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让“长三角人”在一体化发展中享受更多利好。

(三)

“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信长星结合学习考察和日常工作实际,与大家探讨了学以致用的三重境界:一是见贤思齐、拿来主义,二是因地制宜、转化运用,三是创新超越、后来居上。

考察中,信长星多次提到两个关键词——理念和思路。“既要借鉴实践做法,更要学习理念精神。”他指出,要善于触类旁通,把握运用好各地经验做法中蕴含的理念观念、思维方式、思路方法,解决好同一类问题。

走访两省一市,江苏省党政代表团深入10多个考察点,一路看、一路学、一路思,成为一次实打实的取经问计、调查研究。大家对照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兄弟省市为标杆,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对高质量发展内涵、要求和规律的理解把握,进一步厘清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任务书,创造性地开展各领域各方面工作。

循着这样的思路,大家找准、用好过河的“桥和船”——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科技创新没有捷径可走,原始创新更有利于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要打造更多引领性强、支撑性强的载体平台,更好聚合战略科技力量,“陪着科学家坐冷板凳”“数十年磨一剑”,实现更多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重大突破。

做深做实“科创+产业”大文章,进一步健全市场化机制,让成果与市场实现便捷、高效的适配对接。

抓转型、促升级,必须以“华山一条路”的恒心和韧劲,坚定执着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夯实制造业的领先优势。

始终保持开放的胸怀,坚持高水平“走出去”与高质量“引进来”有机统一,以制度型开放、高水平开放塑造更具引领性的开放优势。

市场力量是无穷的,要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办法充分激发出来,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城市治理要发挥好政府、社会、市民各方面力量,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一件一件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理念和思路也要与时俱进。当前,省委、省政府正对照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四个必须”和“四个走在前”重大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明晰主攻方向、完善思路举措,带领全省人民上下一心、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业绩。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长三角名山多、水域广,山水融合、方成佳作。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沪苏浙皖交流合作前景广阔,必将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共同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壮美宏图的“山水画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伟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