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今年1月召开的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了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意愿,更是8500万江苏儿女的莫大荣光。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江苏发展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先后三次亲临视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擘画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赋予了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在南京,总书记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深入科研院所考察,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指引航向。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2月23日起推出“牢记嘱托 奋进足迹”系列报道,重温总书记谆谆嘱托、殷殷期盼,展现南京干部群众感恩奋进、勇毅前行,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彰显省会担当、作出示范引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书写更多“今胜昔”“慨而慷”的生动实践,激励和动员全市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在江苏经济发展版图、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版图、国际竞争合作版图上,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争做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引领者,努力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出一份更加优异的答卷。
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
【殷殷嘱托】
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映照着共产党人的初心永恒。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他殷切希望,“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缅怀英烈忠魂,凝聚奋进力量。8年多来,南京牢记习总书记殷殷嘱托,大力传承弘扬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
【生动场景】
“雪花飘,雪花飘,血流心头像黄河,报仇雪耻要吃苦,抗战到最后的胜利呀……”2月17日,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学生会主席姚万菁,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写有赵良璋事迹的展板前,用竹笛现场演奏了雨花英烈赵良璋和潜伏英雄薛介民联手创作的抗战歌曲《雪花飘》。激昂动人的旋律飘扬在馆内,引得参观者纷纷驻足聆听。
当天,姚万菁代表学校师生,将一份泛黄的旧刊物捐赠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这是一份1942年出版的《青年音乐》,上面刊登了《雪花飘》的歌词曲谱,作者一栏上,清楚地写着两位烈士的笔名“野雪”和“海燕”。这是近期该校师生在整理“家底”时,从以往收集到的音乐历史文献中发现的。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文物博物馆处处长闻慧斌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接过这份81年前的珍贵文物,庄重地迎接它“回家”。
“词曲作者都是革命烈士的历史歌曲,在全国范围都极为少见,这是南京红色文化资源里珍贵的一份音乐资源。”闻慧斌说,这也是雨花台首次获得发表有赵良璋烈士歌曲的刊物原件,填补了馆藏空白。
时隔80多年后,红色文物记录的红色旋律从竹笛上飘起,穿越时空“跳动”起来、传播开来,被更好地活化利用,让英烈精神成为激励时代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姚万菁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在81年后演奏烈士创作的歌曲,令我们对雨花英烈的了解更近一步。回首80多年前的风雨动荡,再看如今的中华大地,我深深感悟到信仰的力量。”
“2019年,雨花台启动了‘红星计划’革命文物征集活动,到目前硕果累累,一批珍贵的文物‘回家’。”闻慧斌说,此次捐赠,也是“红星计划”收获的一项成果。
【奋进足迹】
“红星计划”是南京市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不断深挖红色文化家底,创新讲好红色故事的一个例子。8年多来,南京市举全市之力用活用好党史资源,把“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城市血脉,让“信仰之光”映照得更高更远。在南京,红色基因的传承,正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密码,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日前,记者走进雨花台,处处庄严肃穆、清净整洁,陵园整体的纪念氛围进一步提升。在雨花台主峰西侧有一处数千平方米的“红领巾广场”,上面有星星和火炬的图案,象征着烈士精神薪火相传。不少胸佩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列队来到广场前,倾听烈士故事。
雨花英烈孙津川侄女孙以智在家中翻阅史料和老照片。李子俊摄
这个广场,是1980年初雨花英烈孙津川的侄女孙以智与工农小学、雨花台小学一起发出倡议书,倡议全省700万少年儿童每人捐赠一分钱建设的。一直到今天,这里都是孩子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让87岁高龄的孙以智老人欣喜的是,去年4月5日起,《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明确提到,红领巾广场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受法律保护。
立法保护烈士陵园,可谓全国首创。“作为全国首部具体保护烈士纪念设施‘点’上的立法实践,《条例》将全市在传承弘扬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中的许多创新、成熟的做法,以立法的形式加以固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条例》施行以来,我们通过一系列配套举措对陵园内的活动进行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和引导。”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斌说。
此外,南京市还对梳理出的165处红色文化资源点进行了规划编制,将其“串珠成链”。2021年7月1日起,《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施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有了首部地方性法规。逐渐构建起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点面结合、相互呼应”的立法体系,这在全国也是独树一帜的。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打开“中国南京红色在线平台”,记者看到了国内首部以雨花英烈为题材的动画电视剧《丁香花》。“该剧别出心裁地用江南水乡风格水彩手绘图,讲述了雨花英烈丁香与爱人阿乐为共同的革命信仰奋斗的动人故事。”总导演沈俊苗告诉记者,该剧获国家广电总局推荐,入选2022年第二季度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片。
类似《丁香花》这样以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为主题的文艺作品近年来“百花齐放”,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纷纷走进雨花台这个“灵感宝库”,创作出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佳作。
话剧《雨花台》自2015年9月首演以来,在北大、清华等全国高校巡演超过160场,荣获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南京艺术学院师生与中国歌剧舞剧院教师合作,根据雨花英烈许包野与妻子的爱情故事创作了群舞《雨花石的等待》,获得第十二届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古典舞奖。2021年清明节前夕,全国首部展现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的大型纪实文学作品——《雨花台》举办新书首发式,该书由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倾情创作。
一封封或写于临刑枪决前夕、或写于硝烟战火间的英烈家书,在镜头前讲述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动人故事。2022年11月起,5集纪录片《雨花台家书》在CCTV—4《国家记忆》栏目陆续播出。当年,《绝笔2》《北平五烈士》这两部纪录片也相继在央视播出。这三部以雨花英烈为主题的纪录片,仅在新媒体端的累计受众就高达5.1亿。
雨花台区青年教师扮演的“北平五烈士”
“就是烧成灰,我邓中夏也是共产党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设置有一处邓中夏烈士在狱中的模拟场景,身着长衫戴着眼镜的“邓中夏”怒斥企图劝降的敌人,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这里也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动的“打卡地”,2022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以这里为取景地之一的创意微电影《穿越百年的一滴雨》上线,观众得以穿越百年,与年轻的雨花英烈相见。如今,南京全市上下,已经形成了传承赓续红色血脉的“合力”。这部“穿越”大片,由雨花台区26名青年教师担纲出演。“作为雨花青年,更应当致敬雨花英烈,感受他们曾经壮丽的青春。”出演邓中夏的雨花台区教育局组织科科长田兴颖说。
76幅水墨丹青图展现雨花英烈的英姿,每一幅都是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2022年9月,“雨花英烈”系列绘本发布会在雨花台烈士陵园举行。这是南京市联合北京大学打造的,国内首套以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为基础,面向少年儿童编创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读物。“我要讲好红色故事,带动更多的人继承和发扬英烈精神。”在现场担任小讲解员的南京审计大学实验学校初二学生杨子欣说。
在南京,还有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他们走进雨花台,义务宣讲英烈事迹,用青春的力量,把红色文化播撒到年轻一代心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雨滴”。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小雨滴”志愿服务队始建于2006年,当时仅是南京农业大学成立的一支雨花台志愿讲解队。经过17年的成长,如今,“小雨滴”志愿服务队已经扩大到南京10多所高校的数百名大学生。2019年,志愿服务队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
2019年10月,“中国南京红色在线——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展示和利用平台”上线。平台还发起成立了南京红色文化三大联盟——“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点联盟”“南京红色文化志愿者联盟”“南京红色文化新媒体联盟”,在全市上下形成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合力。
“河边林荫,别忘了我是纯真的姑娘;海阔天空,要记得我是英勇的战士……”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珍藏着由雨花英烈赵良璋作曲、其好友薛介民烈士作词的抗日歌曲《盟》的手稿。
这是2021年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从薛介民烈士的儿子、定居美国的薛人望手中征集到的,2022年上半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与它一起新鉴定评级的,共有54件/套珍贵文物,其中包括邓小平同志1983年手书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和“雨花台烈士纪念碑”两幅题词,还有丁香烈士与爱人阿乐的唯一一张“特殊合影”等。
这只是雨花台深挖“红色家底”的一个缩影。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有1519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烈士的事迹未能完全挖掘,只有一个刻在纪念碑上的名字。近年来,南京市展开国内外大寻访,征集完善烈士史料文物。
雨花台“镇馆之宝”——贺瑞麟烈士的《死前日记》是国家一级文物,原本破碎残缺,深藏库房67年。2019年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启动,专家们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费尽心思找到同年代的纸张,历经5个月修复了这本日记。
2019年下半年,雨花台启动文物史料征集“红星计划”,首次奔赴境外进行史料征集,组织专家团队前往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挖掘寻找11位曾在当地工作、学习过的雨花英烈的珍贵档案,仅在俄罗斯就征集到雨花英烈相关文献资料近5000页。
“目前,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馆藏藏品已经增加至5425件/套,其中文物1078件/套。”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文物博物馆处处长闻慧斌告诉记者。市文旅局数据则显示,在南京市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中,共计58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279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全部为红色文化遗产。
2020年12月,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一举创建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这座“红色地标”在全国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仅2022年,雨花台烈士陵园就接待了197.7万人次的参观者。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雨花台深入落实《传承弘扬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四年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关键一年。眼下,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全体人员正摩拳擦掌,“撸起袖子加油干”。
“我们要大力弘扬雨花英烈的事迹和精神,让社会各界从雨花英烈光辉事迹中学习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不断把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深化“红星计划”文物史料征集工作(二期),抢救性挖掘一批珍贵文物史料;推出系列短视频、短音频、舞台剧、音乐剧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开展红色联展、红色广播剧、红色话剧等项目,助推全市红色文化资源开放共享;深化馆校合作,定制化实施“红色文化进校园”项目等,让“信仰之光”映照得更高更远。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