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耕备耕之际,在宜兴经开区(新庄街道)曹家、洪巷等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挖土机、推土机等机械正在来回穿梭,进行平整作业。“街道和村正在落实上级部署,抢抓晴好天气,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出台建后长效管护措施,把这些农田真正变成旱涝保收田、高产稳产田。”新庄街道分管领导蒋欢表示。
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启“加速度”
“趁着晴好天气,我们正配合街道加快对腾退鱼塘进行平整,做到歇人不歇机,同时加快推进田间道路、灌溉沟渠、泵站和农田尾水净化池等工程建设。”2月14日下午,在洪巷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村党总支副书记邵永军说。“这是首期新建的600亩高标准农田,这些田块里堆放着淤泥,田间缺沟渠、少道路,不便于机械化作业,需要进行大的新建工程。”
除新建工程外,新庄街道还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早些年已建高标准农田的改造提升工程。“早些年,我们建设了部分高标准农田,但由于当时投入资金不足,导致建设标准相对较低,改造提升就是要加大投入,解决好农田基础设施不配套、标准低等问题。”新庄街道农业农村局局长钱东明说。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按照上级要求,街道将分批完成所有永久基本农田的高标准建设工程。
2月15日上午,在申泰家庭农场的一片农田里,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田间沟渠的加固整修。“去年秋收一结束,街道就把这片300亩农田列入了高标准农田改建提升工程,增强灌溉沟渠设施的稳定性和生态性,将为种粮增收创造更好条件。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工程建设,确保5月底前完工。”新庄社区“第一书记”潘国平说。农场主邵小顺则接过话茬说:“现在各级对种粮都非常重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种粮增收更有保障了。”
守护生态底色 迈向绿色发展
“新庄紧邻太湖,境内河网密布,有大小河道121条,总长约217公里。其中,市级以上河道9条,过境水量约占太湖上游入湖水总量的40%,是名副其实的入太湖‘客水走廊’,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特别重大。”蒋欢表示。新庄街道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农田尾水的净化处理,对农田环境进行生态化提升改造,对农田周围支浜进行护坡修整和生态系统的构建,建立起完备的农田退水水质净化体系。
“村里配合街道新建了集生态沟渠吸收、农田尾水净化池净化、生态湿地净化于一体的农业生产尾水氮磷梯度降解系统,有效处理农田尾水。”核心村党总支书记黄江说。得益于高标准农田的生态化改造,去年核心村在首批投用的500亩高标准农田里种的渎上百合,凭借优良的品质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放眼曹家村、洪巷村、新庄社区等村(社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从农田尾水的净化处理到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从基本农田耕作层原土的剥离回填,到现场的水土取样检测,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
优质农产品成强村富民“新引擎”
为用好高标准农田,新庄街道采取了“三个结合”的措施: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结合,发挥土地规模经营优势,吸引优质市场主体进驻,推动一家一户经营模式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相结合,注重农田基础设施与村庄环境相配套,发挥高标准农田在“路、水、田”3个方面的功能优势,助推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相对薄弱村脱困转化相结合,成立村(社区)集体农场,主动对接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资源,做优做强“一村一品”产业,助推强村富民。
如今,从新塍社区打造的“南华圩”牌生态大米、曹家村打造的“富曹”牌绿色大米到核心村打造的“渎上百合”,一个个从高标准农田里崛起的优质农产品品牌,成为强村富民的“新引擎”。
三分建,七分管。“除了加强对高标准农田的农技服务、加大投入完善智慧化监管设施外,我们将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管护主体,并完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管护的政策措施,保障管护主体的合理收益,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见效一亩’。”蒋欢表示。(本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