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南京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全面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
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是实施长江大保护的具体行动,是化解突出水环境问题、提升水环境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
在雨花台区秦淮新河上游有3个泵站排口,上游河道水体为Ⅴ类,排口下游秦淮新河为III类。面对跨类水体达标整治难题,雨花台区通过建设泵站前池一体化处理设施,采用预处理+A/O工艺对泵站前池水实施就地循环处理,有效改善了泵站前池的水质,水色变清、浮萍减少,经检测达到III类水质,满足排入秦淮新河要求。南京雨花台生态环境执法局副局长龙婷说:“雨花台区自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全区上下齐心合力,截止目前234个排污口已经完成整治231个。”
2019年底,南京围绕长江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完成了全市2389个长江入河排污口的分类、命名编码工作。在排口底数摸清查明的基础上,2021年8月,南京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南京市长江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方案》,全面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方案》明确,2023年全面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202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排污口长效管理机制。
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城市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南京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生态优先,南京市南部新城建设,处处体现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为全市碳达峰碳中和贡献新城智慧。
位于南部新城的南京外国语学校新校区,2022年9月正式竣工,预计2023年投用。项目按绿建三星标准设计建造,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可再生能源应用、雨水回用系统多种绿色健康技术,综合节能率达75%。
南部新城智慧公司设计部经理汪玮介绍:“2022年南京外国语学校获批了江苏省高品质绿建项目实践项目,目前我们在学校的南广场,通过陶土砖和页岩砖结合起来,做了一个最先进的三明治可呼吸式表皮外维护结构,这样的结构低碳环保生态,并且整个的建筑也可以透气降噪。再看学校采用的采光井,从地上看,是一个绿植环绕的景观设施,从地下看,自然光通过导光井传到地下室,其实是一个照明系统。”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尊重规律、稳步推进,在久久为功中取得务实成果。
2022年8月19日,由南京市和中国华能集团组建的低碳城市研究院正式成立,将持续推动低碳技术创新攻关,全面开展低碳零碳负碳等新技术研发,加快相关成果孵化应用和产业化。“现在低碳院和IEC促进中心正在开展合作,在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为南京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低碳城市研究院综合管理部负责人秦政说。
低碳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吉小民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低碳城市研究院以双碳工作为总牵引,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被认为无法兼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既要发展,也要环境。
近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表明,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能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对环境的不懈追求,也能够引领和倒逼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到我们的一举一动,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