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小船上可以沉浸式虚拟漫游大好河山,一挥手片片云锦就化成了波光粼粼的江面,还能走进元宇宙体验虚拟空间……11月24日开幕的2022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以下简称“融交会”)上,各类文化科技前沿技术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既让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插上发展新羽翼,也为文化科技融合树立了行业发展风向标。
融交会元宇宙展会空间让用户体验从“在线”变成“在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在线”变“在场”,元宇宙里逛展会,真新鲜!
作为科技界热门关键词,元宇宙此次以让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出现在本届融交会上。
不管人在哪里,手机扫码就能进入线上展会的元宇宙三维空间,走到感兴趣的展位前,还会有一个虚拟人形象和你用真切的声音打招呼:“您好,有什么需要我给您介绍的?”
“这个声音不是设定的,而是在这个虚拟空间后也有一个真实的接待人员在与你对话。你们可能身处世界不同角落,但可以同时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交会、洽谈。如果你戴上VR眼镜,就像身临其境,感觉更加真实。”雨花台区展区的南京维赛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苏琦告诉记者。这是本次展会打造的线上元宇宙体验空间,可以随时获取企业的联系方式,这里的展厅不会“关门”,让融交会“永不落幕”。
“这样的虚拟空间,就像是拥有一块地,客户可以来‘租赁’我们的‘土地’,可以选择根据需要自己来规划设计‘盖房子’‘装修’,也可以用我们设计好的模板直接‘拎包入住’。”王苏琦说。
这样的虚拟空间可以是一个营销展厅。同样是为企业营销使用,但与传统的线下展厅相比,虚拟空间的成本要低得多,而且还避免场地、人数、地点的限制。
这样的虚拟空间也可以是培训会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使用任何设备都可以快速接入3D空间,聚在同一个虚拟世界,“手把手”去操作,还可以设定需要的环节,比如教培训人员仪器发生火灾要怎么处理,不需要在真实环境中烧一场火,在虚拟空间就能达到逼真的效果。
元宇宙已不仅仅是概念,而且逐渐走进了现实,不仅完成了应用场景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而且通过更立体、完善、真实的线上呈现方式,让用户的体验从以往的“在线”变成如今的“在场”。
AI会决策、能控制,人机协同新场景,真智能!
网络直播千奇百怪,那你见过数字主播吗?
在南京雨花台区硅基智能展台,记者在屏幕上见到一位披肩长发的女主播正在直播带货。“谢谢宝宝们的点赞,那么我们接下来上下一款产品……”如果不是旁边工作人员的提醒,甚至很难发现这是一个虚拟人。该企业商务经理张帅介绍,拥有真人形象的数字主播可以回答设定好的价格、产品内容、快递、售后等问题。数字主播的形象也可以设定,可以成为企业的固定“形象代言人”,有利于塑造品牌形象,避免了真人主播离职或者更换造成的困扰。“现在人力成本高,数字主播就用科技替代了人力,而且可以24小时不间断‘营业’,还能根据实际需要对直播场景、人物形象、人物语种进行切换。”张帅说。
展会现场,机械臂正在写书法。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小到一个拥有“手臂”的协作机器人可以一分钟做成一杯现磨咖啡,大到一个人工智能“大脑”可以完成城市交通灯、电网的优化调度,都已经成为现实。南京江北新区展区的白杨时代(南京)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一家生产人工智能“大脑”的企业。通过训练系统,让智能“大脑”为智慧交通、机器人智控、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等多领域客户提供技术服务。比如在地铁发生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等时快速决策,实现调度和控制,还能让城市交通灯智能优化调整,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在短时间处理突发事件,人决策会受到情绪、环境、经验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但人工智能可以在短时间处理大量信息,并按照设定的最佳方式冷静处理。”企业负责人李雷说,“在未来,重复性、复杂性的工作就可以交给AI,创新性的工作就交给人类。”
文物活起来、数据“动”起来,文化大数据的开发,真有趣!
优质传统文化资源是文化创新创造的源头活水,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让后者迸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主办方供图
花开叶落、虫鸣鸟叫、泉水叮咚,风吹稻浪……日月恒升,四季交替,拥有全省1/3物种的老山,时刻演奏着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在南京浦口区展区,记者感受到了用数字技术采撷而来的“老山万物之音”。浦口将其转化成数字资源,未来进行市场化开发利用,探索生态资源向绿色产品转换的新路径。
在南京玄武区展区,两幅“金陵图”相映成趣。德基美术馆将清代冯宁所作的《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进行数字化呈现,全球首创“人物入画,实时跟随”的互动观展模式,实现观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走入”古画,与画中人进行交流互动。达斯琪数字科技自主研发的“风扇屏”同样呈现了“金陵图”,该技术利用人类视觉暂留技术原理,通过超高密度LED灯带高速旋转成像,实现3D全息视觉增强效应。
在南京市文投集团展区,一个伸着长舌头、穿着“黄衣服”、披着“绿头发”的辟邪在工作人员的手机屏幕里蹦蹦跳跳,还与观众互动做起了来自何方、身份几何的“自我介绍”。
原来,这是以南朝梁吴平忠侯萧景墓前的石辟邪为素材做的数字化IP新形象。“我们把石辟邪扫描、建模以后,变成了一个活泼生动的可视化动态形象。市民不仅可以在线欣赏三维文物原型全貌和高清细节,还可以与这个新的IP形象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市文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这是在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支持下,由南京市文投集团文都云公司发起的一项文化遗产数字活化项目,跑通文物遗产从数据采集、建模复原、IP设计、文创素材提取、数字内容生产、跨界数字营销的服务全链路,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活起来、玩起来、火起来。
主办方供图
南京市文投集团还搭建了“文枢”金陵历史文化资源大数据平台,打造了“金陵母库”“金陵金库”“文学专题库”“长江专题库”四大板块,展现了超3亿级条目南京文化数据。“以前南京的文化数据都是散落在各个板块的,现在我们打通了档案馆、地方志、出版集团等各个系统,构建了3000万文本高度时空化、关联化的专题内容关系网络。比如你搜索一个关键词,就可以找到涉及的书籍、档案资料、图片、音频等,为城市文化资源数据发现、深度文化知识学习等需求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南京市文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数据要素是继土地、劳动、资本、技术外的第五种生产要素。南京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只有让文化数据进入传播、流通、交易等环节,它的价值才能被激发和释放,才能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