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一针一线彝绣情 千家万户大产业

一针一线彝绣情 千家万户大产业

——云南楚雄以彝绣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阮紫嫣

  艳丽的富贵花、清秀的民族纹样,彝绣“精灵”轻身跃上现代服装、挎包、围巾……走进秀场,跨过高山,漂洋过海。

  近日,“沪滇山海情 文化兴乡村”楚雄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宣介会在云南昆明举行。主办方以彝绣服饰走秀的方式展示了彝绣产品,发布了楚雄彝绣“遇见楚雄”传统纹样、“绿羽仙踪”绿孔雀图样、“福来云往”非遗联名三大系列文创产品,并正式启用楚雄彝绣区域公共品牌标识——“孔雀码”。

  楚雄彝绣拥有1700多年的传承历史,是中华大地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以创意巧妙、配色大胆、设计精美闻名。楚雄彝族服饰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刺绣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针一线彝绣情,千家万户大产业。近年来,楚雄州探索出了一条“非遗文化+市场产品+旅游体验+就业致富”的发展新路径,走出了一条从“指尖艺术”到“指尖经济”再到“指尖产业”的新路子,实现了“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三大转变。目前,全州有彝绣市场主体594个,有绣女5.7万人,有国家、省、州级彝绣传承人37人,带动1100名残疾人就业。今年全州彝绣产业增加值预计达2.45亿元,比2012年增长10倍。

  乘着国家东西部协作的“东风”,沪滇两地协作机制为彝绣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彝绣文化产业作为沪滇文化协作的亮点,入选了上海市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除专项资金支持外,楚雄彝族服装专题展示先后登上“上海时装周”和“纽约时装周”,让彝绣从“深闺”走上了世界舞台。同时,楚雄州还赴福建开展彝绣特色产业招商合作洽谈,签订合作协议12个,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2014年,我开始创办南华七彩彝州工艺品刺绣加工厂,从最初一个小小的绣坊发展到今天有2028名绣工的彝绣企业。”云南省非遗传承人丁兰英感慨道。她坚定地表示,要带领更多农村妇女及残疾人群体走出大山、走上新的致富路,让彝绣产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

  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楚雄州还打造了助推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孵化的“彝绣园”,出台了金融支持彝绣产业的“彝绣贷”,推出了保证纯手工绣品的“彝绣保”、降低彝绣企业物流成本的“彝绣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造楚雄彝绣区域公共品牌标识“彝绣识”,制定了彝绣手工刺绣行业标准,打造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彝绣标”,成立彝绣专家工作站和彝绣专家智库打造“彝绣库”,利用省内外展会、时装周等平台打造“彝绣秀”,持续开展“妈妈制造”等彝绣合作项目打造“彝绣造”,并推出体验彝绣传承的精品旅游线路“彝绣游”。楚雄州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力,努力实现“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绣坊、村村有绣娘”,努力打造全国民族刺绣的示范州和全省文化产业重要支撑区。

  如今的彝绣逐步走出彝州深山,融传统纹样于现代商品,展民族气象于世界舞台。一针一线,正绣出一个新乡村、新未来。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1日 10版)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