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湿地保护,一场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

日前,《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颁证仪式,中国的7个城市获颁证书,正式跻身“国际湿地城市”。截止目前,中国现有13个“国际湿地城市”,数量居各国第一。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湿地的美,不仅在于水天呼应的静谧,更在于各类精灵的自由栖息。从初春的黑天鹅到夏天的流萤,从秋天的白鹭到初冬的中华秋沙鸭……大美湿地不断繁衍孕育着丰富多彩的生命体系。

此次中国新增的“国际湿地城市”各具特色,在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生产、有机产业等方面成效显著。一幅幅原生态的湿地图景,散发着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交相辉映的光芒,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写照,也是美丽中国最生动的注脚。

这是大自然无私赐予人类的“爱的供养”。湿地保护,本身就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它不仅具有调节大气、湿润气候、净化环境、涵养水源等自然生态功能,还具有蓄洪防旱、补充地下水、提供旅游资源、蕴藏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等社会经济功能。这些年来,世界也在守护和“反哺”大自然。50余年里,《湿地公约》缔约方已由1971年的18个国家发展到目前的172个。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共赢,中国始终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永续发展,作为提升生态竞争力的根本遵循。

今年是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放眼全国,湿地保护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各地坚持保护优先不放松,牢牢守住8亿亩湿地保护红线,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制定湿地保护措施。在贵州,湿地保护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着力抢救退化湿地;在天津,滨海新区成立首个湿地保护志愿组织,开展一些列公益活动;在湖北,神农架大九湖采取还湖还湿等恢复性保护措施,实施湿地生态移民搬迁,再现7万亩的湿地、草甸的生机活力……非凡十年,坚守如一。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着湿地资源。

保护湿地功在当代,生态平衡惠利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致辞说,“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随着《湿地保护法》的出台,湿地保护进入法治时代。看山峦层林尽染,赏平原蓝绿交融,听城乡鸟语花香——珍爱湿地、保护湿地,生态建设才会成为美丽中国里最亮丽的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会舒展宜居宜人的新篇章。(丁一倩)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