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务,吹响了新的进军号角。天津如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辽阔征程中展现更多“天津作为”?津云陆续推出系列观察类述评,力求从你我共同的细微经历中,生动展现出全市人民在新赶考路上的奋进与担当。今日刊发第三篇,敬请关注。
(一)“飞腾”腾飞 将心比“芯”
2020年8月21日,46岁的窦强在朋友圈感叹双喜临门:一是家里“二宝”出生,二是公司迎来成立6周年纪念日。
窦强是天津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2014年,中国电子、滨海新区和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支持成立飞腾公司,主攻国产处理器。那时,他还是一名工程师。
“飞腾”起步时没有太多的聚光灯,但这是一次必需的出征。长期以来,虽然我国出现过一些具备一定技术水准的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但产业化步伐缓慢,产品认知度低,用户规模小,造成了IT市场核心软硬件都由国外厂商主导甚至垄断的局面,华为公司因为受美国恶意制裁,几乎一夜之间失去了高端手机芯片,2019年一年手机出货量就减少了六七千万部。
核心软硬件从0到1的突破,迫在眉睫。自主创新的道路,再难也要走下去。架构设计、芯片测试……多少个通宵达旦,窦强和同事们都是啃着饼干、吃着泡面过来的。
如今的“飞腾”,正在腾飞。作为天津信创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作为国内领先的自主核心芯片提供商,飞腾芯片年出货量从10万片,逐步增长到超200万片……从政务金融到能源交通,在众多领域实现了国产替代。从电商货架上的电脑主机,到西北大漠的风电控制核心,再到轨道交通车载ATP控制元件,都有“飞腾芯”。
飞腾芯片和同样在天津成长壮大的麒麟操作系统,联手打造了计算机PK(飞腾Phytium+麒麟KYLIN)体系,创造了“中国架构”,确立了行业主流技术路线。要问体系和架构多重要,看看引领全球计算机市场数十年的Wintel(微软+英特尔)体系就知道了。
包括飞腾、麒麟、360、天河超算、中科曙光等行业龙头在内,已有1000多家信创企业在津聚集发展,涵盖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等信创全链条。中芯国际75亿美元投资项目落地西青、中环领先半导体基地投产……从0到1,规模还有待继续扩大,但未来可期。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天津在芯片、集成电路和信创领域的主动作为,迈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责无旁贷的一步。
(二)国之重器 星辰大海
如果说飞腾的“芯”是国产微处理器中的翘楚,那么,“天河”系列超算就是拥有“超强芯”的国之重器。大到宇宙的形成演化模拟,小到新材料的原子组合计算,都靠超算的算力实现,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2009年,国家超算天津中心设立。次年,在美国举行的世界超级计算机大会上,“天河一号”以每秒4700万亿次的峰值计算速度,勇夺全球超算500强第一名!
“天河”夺冠,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但计算机大多采用的是英特尔等国外厂商所生产的芯片,可以算作一场“跟跑”中的胜利。
何时能够“并跑”?不久前,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传出好消息,“天河”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个进展,不仅仅是运算速度的提升,更有核心技术的飞跃。在新一代超算上,处理器、操作系统、通信技术均为中国自主技术和产品。
今年5月19日,一声汽笛响彻天津港,天津总装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运往海南文昌发射基地。人们常把长五B亲切地称作“胖五”,2个月后,“胖五”将“问天”实验舱送入太空,组建中国空间站。
几天前的10月31日,同样从天津总装完成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又将“梦天”实验舱送入预定轨道,中国空间站建设稳步前行。
长五,2016年11月3日首飞成功,是我国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不仅能发射近地轨道的空间站航天器,还能把航天器、探测器送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地球—月球转移轨道等更远的轨道,是能探月、探火又探木的“大国神箭”。
承担着“胖五”总装的天津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还进行着长七、长八等大国重器的部件生产和总装、总测任务。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这无疑是天津令人骄傲的积极作为。
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中国载人航天比世界起步晚了数十年,在追赶的道路上,走的一直是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中国道路。
“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相信中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等信创产业核心技术会实现更多梦想,创造更多惊喜。
(三)坐得冷板凳 摘得“新”果来
自主创新可能是长期的、寂寞的。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南开大学周其林院士,20年来在不对称催化领域深耕不辍,早晨8点准时到达实验室,晚上9点离开,身为大家,却坚持着自己的“996”。潜心致研,终于突破,他带领团队发展出迄今为止最高效的一类手性分子催化剂,被国内外同行称为“周氏催化剂”,在合成新物质的化学领域有重要意义。
凭借“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项目,周其林团队获得了当年度唯一的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做基础研究,我们科学家要有前瞻性,做的是明天‘不被卡脖子’的工作。”
说起原始创新,同样绕不过去的可能还有天津那一抹“淀粉蓝”。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蔡韬忘不了那一刻,那一天,团队成员告诉他出现蓝色了,他立即飞奔而至。“蓝了,真蓝了。”马上设计重复试验,第二天蓝色又如期出现。这一“抹”让蔡韬等人振奋不已的“淀粉蓝”,标志着他们用二氧化碳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取得了成功。为了这一刻,他们奋斗了6年之久!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周其林院士的手性螺环催化剂、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人工合成淀粉等基础研究创新。“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要保持这种前瞻视野和战略定力:“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四)连续三年全国第3的背后
国家统计局等三部门9月发布的《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了2.8万亿元,这个数字也写入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天津的这项数据是574.3亿元,投入强度占比为3.66%,创历史新高,位列全国第3,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不仅仅是这一年,2019年和2020年,我们还是全国第3!可以说,这几年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天津财政并不“富裕”,可是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从来都是不吝不惜的“大手笔”……
有这样的决心和勇气,就有肥沃的创新土壤,就有创新竞进的空气,就能积蓄新动能、澎湃新动力、实现新飞跃!
2021年10月,墨西哥制药公司Drugmex董事会主席古伊·萨波伊尔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字实录,描述了在墨西哥中部一家工厂内,130名墨西哥员工正进行新冠疫苗灌装生产。这里生产的新冠疫苗,将全部用于墨西哥市场。萨波伊尔在文中称,为了疫苗生产快速有效运行,一个中国团队不断与墨方协调沟通,表现出专业和敬业的精神,还对墨西哥员工进行生产和质量体系培训,“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协助墨西哥进行疫苗生产、抗击新冠的这家中国公司名字,叫康希诺生物。
康希诺,在天津成长起来的生物医药生产研发龙头企业,从最早的几十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上千人团队。公司现有腺病毒载体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等4个创新疫苗平台技术。不久前,企业研发的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已在部分地区作为加强针纳入使用。一杯药,雾化后一呼一吸间人体即可获得免疫保护。
天津有康希诺这样的生物医药“大巨人”,也有一飞智控、深之蓝这样天津老百姓熟知的“小巨人”,一个能上天,一个可入海,都是天津本土迅速成长起来的科技品牌。“天津号”太阳能车,是天津“揭榜挂帅”机制的成果之一,由企业揭榜牵头,数十家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攻关打造而成,天津还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4家。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与以往党代会报告相比,党的二十大报告更加突出科教人才工作,单列部分作出部署,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天津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
一颗芯,一支箭;一杯药,一抹蓝……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天津,值得我们期待!
津云评论员 庆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