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淮安:喜看稻菽千重浪 数字“慧”农庆丰收

“多彩甘薯、软糯适中、香甜可口、健康佳品,欢迎大家下单。”日前,一场直播带货活动在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镇吴庄村甘薯种植基地开展。该基地种植甘薯110亩,亩产超3000斤,新鲜出土的甘薯个头饱满、皮薄肉厚,煞是喜人。淮安市淮农薯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琴变身带货达人,绘声绘色地向网友讲解甘薯品种、外观色彩、营养品质、口感特征等。淮安市农科院研究员吴传万讲解甘薯品种选择、营养价值、绿色丰产栽培关键技术,指导大家科学选购甘薯。收获、分级包装、快递发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短短两小时,订单量突破2000件、销量超万斤,销售金额近10万元。

喜看稻菽千重浪,共庆丰收助振兴。9月23日,秋分,我国迎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放眼淮安大地,稻浪随风起伏,玉米长势喜人,瓜果飘香收获,田野上铺展着丰收的图景。



杨盼盼 摄

“吨粮田”托稳丰收底盘

金秋时节,在淮安市淮阴区徐溜镇4.5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稻谷飘香,丰收在望。

“以前这里是高高低低的旱地,主要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收成主要看天。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把望天收的旱地变成了高产田。”该镇种田大户杜业艳种田的信心更足了,计划明年再流转土地200亩。

“自从建成了高标准农田,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亩均增产超过100公斤,实现了‘一季千斤、两季吨粮’。”徐溜镇副镇长姚月说,该镇依托高标准农田,打造稻米产业品牌,带动村民持续增收。

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高标准农田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淮安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三农”工作重点来抓落实,并列为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坚持集聚资源要素,突出规划引领,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整体推进,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淮安市已建成高产稳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503万亩,占农田总面积70%以上,为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现代农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今年,淮安市按照3000元每亩的投资标准,科学布局高标准农田59.1万亩和高效节水灌溉2.56万亩,同时深化摸底排查,启动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动农业稳产、农民增收。



赵启瑞 摄

科技撑起丰收“保护伞”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在盱眙县马坝镇人民广场举行,8位农业专家一一解答种粮大户和农民群众提出的水稻与蔬菜种植、西瓜栽培、葡萄生产、稻虾共生等问题,现场气氛热烈,互动交流频繁。

今年淮安粮食丰收来之不易,疫情影响给春耕备耕和田间管理带来挑战,农资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夏季高温干旱给水稻生产带来困难。

“龙口夺粮”“虫口夺粮”,科技是关键。今年以来,淮安市持续开展“科技保供给促增收强产业”活动,全力奋战夺取粮食丰收,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科技力量。

按照“产业组团、县级建队、服务到村、统筹推进”运行模式,淮安市分专业分区域组建技术服务团和分片包干队各6个,涵盖稻麦、蔬菜园艺、大豆玉米、油料、植保土肥、农业机械等技术专家36名,实现产业服务有技术团、点面咨询有工作队。

在关键农时季节,技术服务团和分片包干队下沉到农田生产第一线,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精准指导当地编制技术指导方案。分区域、分时段、分环节、分类型开展技术指导,实现粮食生产科技保供全覆盖。

为克服疫情影响,各技术服务团、包干队开通网上直播、远程“云”诊,制作农技指导小视频和图文课件,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直播平台、农技耘APP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春耕备耕、夏种夏收技术指导,全力保障粮食丰产增收。

据统计,2022年淮安市小麦收获面积473.61万亩,总产量184.68万吨,同比增长9.8%。在推广示范点,优质品种“淮麦40”平均亩产1150斤,比对照产量增幅6%。稻茬小麦专用缓释肥肥料用量比常规施肥减少10-20%,小麦增产5%以上。“淮麦49”高产攻关田实收亩产达739.7公斤,实现产量历史突破。



张小燕 摄

“互联网+”助力丰产增收

美丽乡村,瓜果飘香。9月20日,淮安市淮安区举办农民丰收文化节云直播活动,以瓜为媒,以芡会友,全面展示、推介宣传苏嘴西瓜、车桥芡实等一批地方特色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助农增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苏嘴镇7000亩秋季西瓜进入丰收季,一片片现代化的大棚内,一个个浑圆饱满的小西瓜掩映在瓜藤下,十分惹人喜爱。瓜农们以丰富的经验,熟悉的手法,挑选、采摘小西瓜,丰收的喜悦荡漾在脸颊。一个个成熟的小西瓜经过擦拭、贴标、装箱等多个环节,销往各地。直播画面将瓜农们丰收的喜悦分享给网民,也把“苏嘴小西瓜”推向更大、更远的舞台。活动当天,苏嘴小西瓜成功交易近千单,成交额近10万元。

“前期受高温影响,芡实成果率稍有下降,近期温度较为适合芡实生长,芡实成果率高且饱满,加之目前市场行情好,今年一定会有个好收成。”车桥镇新农人孙小羊拿着一颗刚采摘的芡实果兴奋地说。在该镇芡实加工企业——创兴德(淮安)农业有限公司生产厂区内,工人们紧张忙碌,按订单信息,将新鲜的芡实打包发货。近年来,苏嘴镇强化示范引领,依托西甜瓜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将试验成熟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向周边村居辐射,带动成立村级合作社、家庭农场31个,带动沙吉、龚营、衡河等1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目前该镇西瓜种植面积达2万亩,年产量7.5万吨,产值超2.25亿元。车桥镇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芡实产业。全镇芡实种植面积已超过3万亩,产值近2亿元。



王昊 摄

在推动产业大发展的同时,淮安市持续推进“互联网+”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推动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网络销售成为农产品销售重要方式。盱眙县、洪泽区、金湖县入选国家、省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据统计,目前淮安市共有农产品、农资等网上营销主体25084个、网店31607个,其中自建平台12930个、第三方平台18677个。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产品销售额达36.23亿元,同比翻一番。

融媒体记者 张小燕

通讯员 黄莉莉 袁海明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