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获得表彰之后,张艺谋、谷爱凌、任子威们有话说……


    中新网北京4月9日电 题:获得表彰之后,张艺谋、谷爱凌、任子威们有话说……

  记者 卢岩 岳川 王昊

  “新时代,我们青年人应该用自己的努力去建设祖国、报效祖国。我们需要去拼搏,日常训练就要更加努力……”

  8日中午,任子威在人民大会堂前这样说道。穿着中国冬奥代表团红白配色运动服、胸前挂着大红花、戴着眼镜的他显得有些斯文,与冰场上的张扬霸气颇为迥异。

  就在这一天的上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和突出贡献个人代表颁奖。

在2月7日晚进行的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任子威率先撞线,获得冠军。另外两位进入到决赛中的中国选手李文龙、武大靖分列第二和第四。图为任子威庆祝胜利。

    在2月7日晚进行的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任子威率先撞线,获得冠军。图为任子威庆祝胜利。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讲话中说:“成就源于奋斗,胜利来之不易。”这句话让任子威倍感激励。

  在北京冬奥周期,任子威带领中国短道速滑队不断取得好成绩。他说,自己将以更大的热情去迎接接下来的训练和比赛。

  与任子威同样获得突出贡献个人称号的还有赵宏博,曾搭档申雪摘得中国首枚冬奥花样滑冰双人滑金牌的他,如今执教花样滑冰国家队。

2月19日,中国队选手隋文静(左四)、韩聪(左三)与申雪(左二)、赵宏博(左四)等手持五星红旗在等分区合影。当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比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中国组合隋文静/韩聪夺得双人滑冠军。 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2月19日,中国队选手隋文静(左四)、韩聪(左三)与申雪(左二)、赵宏博(左四)等手持五星红旗在等分区合影。当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比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中国组合隋文静/韩聪夺得双人滑冠军。 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不同于当年在赛场的模样,赵宏博如今已经有了白发,而他的胸前,也别着一朵红色的花。

  在北京冬奥会上,他带领隋文静、韩聪摘得花样滑冰双人滑金牌,将中国代表团金牌数定格在9枚。

  赵宏博说:“体育人下了领奖台,一切就又重新开始。北京周期圆梦了,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奥运遗产和经验,接下来要利用这些去延续到下一届、再下一届冬奥会。”

  当冬奥盛会与中国年相遇,中华文化与奥运文化和合共生。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令世界难忘。巧妙蕴含中华文化的冬奥场馆,活泼憨厚的“冰墩墩”,喜庆祥和的“雪容融”,无不展现着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2月8日晚,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颁奖仪式在北京颁奖广场举行。图为获得冠军的中国选手谷爱凌在颁奖仪式上。 中新社记者 李骏 摄

     2月8日晚,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颁奖仪式在北京颁奖广场举行。图为获得冠军的中国选手谷爱凌在颁奖仪式上。 中新社记者 李骏 摄

  “扑面而来的中国年味儿,香喷喷的豆包”“谷爱凌是爱吃馅饼,外国人还爱吃饺子”……当习近平总书记点出这些冬奥小故事,与会者皆会心一笑,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这次特别开心,总书记还说了馅饼的事。”谷爱凌说,能让这么多人认识到中国文化,也是很大的荣幸。

  在当天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诠释了北京冬奥精神,就是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作为“双奥导演”,张艺谋同样荣膺突出贡献个人,北京冬奥精神令他很受触动。

10月11日,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进入第二日,中国导演张艺谋在位于山西晋中的平遥电影宫举行“为了电影的每一秒”大师班活动。在与导演贾樟柯对谈的两个小时里,张艺谋回顾了自己40年的电影生涯,直言心中那团“燃烧的火”依然未熄。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资料图:张艺谋。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从赛事申办、筹办到举办,张艺谋坦言,在这段珍贵的经历中,北京冬奥精神是他最大的财富,也为未来指明了方向。

  “作为亲历者,有很多体会。我会把它发扬光大,运用到日后的工作和创作中。”他说。

  在结束表彰大会后,不少志愿者在天安门广场等待和张艺谋合影,他们身上蓝白配色的志愿者制服显得青春靓丽。而准备上车离开的张艺谋也停下脚步,笑着与志愿者们合影。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都已经落幕,但这样的场景依旧触动人心。

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冯益为是燕山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他服务于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是一名志愿者主管。

  他说,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冬奥志愿者,都带着家庭、单位、亲朋好友的希冀,心里都有“力气往一处使”的信念。“这种大家一起拼搏,为了一件国家大事去努力的盛况,是北京冬奥精神最好的体现。”

  冯益为告诉记者,要把北京冬奥会的精神遗产学好,把这份属于冬日的荣耀带回学校、工作单位,希望在自己人生接下来的每一站都能发光发热,把这个故事当作中国青年的声音,讲给更多的人。(完)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