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网络中国节•清明】祭扫倡新风,清明亦文明

  作者:吕涯

  又是一年清明时,风淡雨轻思故人。为推进移风易俗,加强疫情防控,大力倡导文明、绿色、安全的祭扫新风,全国各地出台多重便民举措:北京市八宝山人民公墓针对不能到现场进行祭扫的家属,通过网络和电话预约代祭服务,公墓提供免费擦拭墓碑、敬献鲜花等基本代客祭扫服务;“广州民政”微信公众号上线“广州市清明祭扫预约平台”,市民可通过该平台预约现场祭扫;江西宜春市采取分时错峰、预约限流等举措进行限制性祭扫,严控入园祭扫人数,降低疫情防控风险……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祭扫亦是追思与缅怀祖先的规定动作。在时代发展的当今,我们从中管窥到孝与礼的全新体现方式。


【网络中国节•清明】祭扫倡新风,清明亦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里,始终有“天人合一”的朴素情怀,它落脚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之中。发轫于农耕时代的清明节,自古就有着“人间气清景明,世间万物皆显”的生动语境。从历史长河打捞沉淀而出,清明既有敬畏自然的深厚寓意,更有传承文化的重要基因,只不过后人往往有些舍本逐末:焚烧纸钱、放鞭炮、燃香烧腊等老习俗曾是清明祭扫的经典场景,烟熏火燎让“人间四月天”多少有些黯然失色。好在“清洁明净”始终是众之所望,在文明的集体倡导下,更多人通过无烟祭扫等方式,承接起对先人的思念之情。“丧,与其奢也,宁俭。”在老祖宗的智慧引领下,现代人终究找到了返璞归真之路。

  如果说无烟祭扫是势之必然,那么网络祭扫等新兴方式的出现,更显出文明的大势所趋。当前,新一轮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做好防控工作依然是坚持不变的举措。疫情防控无小事,事事处处见文明。清明祭扫势必带来一波人口的流动,采取网络祭扫的文明祭祀方式,为更多人保留了一份疫情防控的安全距离。对于先人的缅怀,理应是重于心胜于形,而生者的平安健康才是对逝者的最好告慰。网络祭扫固然有“虽不能至”的缺憾,但也能够支撑起人们对于先人情感上某种拾遗补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维度下,各地在网络祭扫的倡议中,就有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最大公约数。

  是扫墓添坟、一抔黄土,也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明祭扫充满着中国人所熟悉的满满仪式感,在唤醒亲情记忆和凝聚家族同心等方面,也有着其他传统节日所不可替代的功用。正是看到这个大前提,所以网络祭扫是一种文明的提倡,而非一刀切的举措,关键在于各地视属地疫情形势发展动态调整。辩证地看,对于清明祭扫的文明倡导,这背后亦是现代化社会管理的范畴——无论是移风易俗,还是疫情防控,亦或是数据管理,种种落脚都彰显出了温度与力度。社会的前行是变动不居的,传统节日也是这番深刻的背景。这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赓续力,在清明节中也有了实实在在的落脚。

  祭扫倡新风,清明亦文明。《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链条之上,总能输出着从家到国的情怀升华。清明不仅是祭奠祖先的传统节日,也是缅怀先烈的重要节点。在身心肃穆的日子里,我们更需要感怀与感恩今天安宁的来之不易,也要擦亮无数逝去先烈的名字,这其中自当就包括战“疫”英雄。一份文明祭扫的践行,一种对生命安全的守护,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致敬。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长存,常常是溯源于“言”与“行”的点点滴滴。在文明祭扫中,一起共抒你我他的家国情怀。(吕涯)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