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光明日报通讯员 周燕琼 李广操
2月15日下午,在湖北宜昌宜都市红花套镇周家河村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元宵晚会”。72岁的徐荣耀和队员们一起,表演群口快板,宣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来阵阵掌声。
讲了50多年故事的徐荣耀被乡亲亲切地称为“故事乡长”。在宜都方言里,有个词叫“讲古”,就是讲故事的意思。于是,徐荣耀用“讲古”的方式,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左邻右舍。现在,他也是宜都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金种子”志愿服务队首批“种子选手”。
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宜都市积极组建“金种子”志愿服务队,采取“文艺+”形式,通过楠管、梆鼓、三句半等艺术形式,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
讲什么内容群众喜欢?“重点讲本土英烈故事。”徐荣耀介绍, “独臂将军”贺炳炎、宜昌市第一位共产党员胡敌、抗美援朝英雄曹光胜等革命英烈都出生于宜都。近年来,他走街串巷、遍访乡亲,先后创作出《胡敌故事》《“一把手”传奇》,这些成为他日常宣讲的重要素材。
如今,像徐荣耀这样的“金种子”骨干志愿服务队队员已有383名,他们结合当地文化元素创作文艺宣讲精品,在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3000余场,用“小视角”折射“大道理”,用本地方言讲述身边故事、传递理论声音。
“楠管一拍心欢喜,满堂的观众笑嘻嘻。今天不把别的提,一起把六中全会的精神来学习……”春节前夕,“楠管先生”彭世荣带着新创编的《六中全会顺民意》在陆城街道尾笔村精彩开唱。
只见他左臂夹一根楠管,掌背绑云板,手握铜钹,右手则拿一根筷子敲击,随着乐器穿插奏响,欢快的节奏、诙谐的语言,现场掌声起伏、笑声连连。楠管,因其伴奏乐器用楠竹管制成而得名,是流传于宜都、枝江等地的特色曲种,被称为“方言的音乐”。
随着传播方式的改变,宜都的宣传阵地也从线下扩展至线上,结合微博、微信、短视频等传播平台,建立了线上宣讲矩阵,拓展宣讲空间。据不完全统计,围绕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宜都累计发布网络作品25部,点击量超过5000万人次。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17日 03版)
- 热点
- 2022-02-17 12:38:41
- 热点
- 2022-02-17 12:36:48
- 热点
- 2022-02-17 12:36:11
- 热点
- 2022-02-17 12: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