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走进重庆湖广会馆 “城市礼堂”的薪火相传



俯瞰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群落。资料图片。新华网发(罗大万 摄)

  新华网重庆12月17日电(韩梦霖 王琦)从朝天门码头的两江交汇处,沿着长滨路往长江上游行走一公里左右,就能看到一片巍峨雄伟的黄墙灰瓦建筑群落临江而立,注视着奔流不息的江水。这,就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湖广会馆。

  12月16日,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走进重庆市渝中区湖广会馆,探寻会馆建筑背后的“文明密码”。

  渝中区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山水交融、人文荟萃,是重庆“母城”、主城核心及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区。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渝中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在一代代人的记忆中印刻成独特的文化符号。众多绚丽多彩的文化脉络之中,移民文化对于重庆城市性格的形成,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而湖广会馆建筑群落,就是凝结重庆移民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堪称中国移民文化的一座丰碑。

  曾经:这里见证了移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

  重庆是一座移民城市。从秦灭巴蜀,到抗战内迁、“三线建设”,历史上先后有六次对重庆具有重要影响的移民,其中以“湖广填四川”最为有名。对于移民们来说,重庆既是“湖广”移民进入四川后定居、繁衍、创业的重要地域,也是再向全川扩散或“二次移民”的“中转站”。波澜壮阔的移民迁徙,造就了后来遍布巴渝城镇、乡场的会馆建筑和会馆文化,湖广会馆是其中的代表作。

  据介绍,会馆是明清时期都市或异乡中由同乡组成的一种民间团体,具有保护自身利益、协调关系、联络感情的作用。到清末,重庆城有“八省会馆”,包括江西会馆、江南会馆、陕西会馆、福建会馆、云贵会馆、山西会馆等。湖广会馆建筑群落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嘉庆、道光、光绪期间先后扩建。现存禹王宫、南华宫和齐安公所三处会馆建筑,统称湖广会馆建筑群,已有超过300年的历史。

  走进依山而建的湖广会馆,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这里的殿宇巍峨壮观,琉璃瓦戏楼飞檐翘角。从1998年至2005年,湖广会馆经历了时间跨度长达8年的工程修复,如今熠熠生辉的湖广会馆建筑群落,为后人了解、研究重庆移民历史和会馆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载体。

  现在的湖广会馆,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文化的旅游景区,还承担着“城市礼堂”的功能。自清康熙年间以来,移居重庆的湖广移民及其后裔每年都会聚集在禹王宫纪念大禹,祭奉先祖、祈福平安,逐渐形成一种群众性聚会的传统民俗活动。禹王祭祀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2010年被确定为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湖广会馆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禹王祭祀典礼,通过遵循周礼、还原历史上祭祀活动的程序规制,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风貌。

  “那些移民过来的先民们修建起会馆,极尽所能地用周全的礼仪进行祭祀,表达的就是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和薪火相传的使命感。”重庆市移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路如是说。

  她表示,在湖广会馆举办传统礼仪文化活动,就是要让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除了完整地表达对文化的传承和敬意,也要符合当下的观念,尤其年轻人的审美,用精美的仪式感引导他们爱上传统文化。”

  当下:移民文化对重庆城市人文精神影响深远

  重庆湖广会馆不仅遗存了会馆建筑的物质文化,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凝聚了移民精神的无形文化。在会馆的“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内,通过蜡像、图文、文物等展陈,采用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前来参观的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湖广填四川”的那段历史。

  杨路表示,农耕民族移民历史是很悲壮的,但也正是这些移民,让以礼乐文明为精华的华夏文化在曾经荒芜的巴渝大地复兴。“他们会抱着自己祖先的牌位,甚至把亲人的骸骨携带迁徙。他们必须很妥帖地去安放这些东西,因此会馆往往承担了公共祠堂的功能。同时,那个年代会馆还承担了部分政府管理的功能,通过族群、血缘去管理,推崇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建立起行为准则和伦理道德秩序。”

  会馆所开创的多元融合,也对重庆的城市人文精神影响深远。杨路介绍,“比如川剧,这个剧种就是在移民以后产生的。我们每个会馆都至少有一个戏台。最早,每个戏台上演的都是各地移民带来的家乡戏,比如京剧、楚剧、昆曲、山西梆子、豫剧等。但要让大家都能听懂各自唱的是什么,这就需要融合。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川剧其实是融入了京剧、高腔、昆曲等多种元素的一种创新戏种。当然,这种融入也没有一味地排斥本土文化。川剧中的变脸绝活就可以追溯到周武王伐纣时期,巴人戴着百兽面具敲战鼓打先锋的历史。”

  会馆不仅是一种建筑,更是一条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形成了城市最基础的文化底蕴,铸就了重庆人坚韧顽强、乐观勇敢、开放包容、慷慨互助的人文性格,才产生了今天这样一个特色鲜明的巴渝文化。

  “就像一口锅里烫火锅这种独有的情形,反映了重庆人守大礼而不拘小节的性格,也影响到我们的方言、文字、饮食等方方面面。比如川菜,其实也是一个融合菜系。川菜里有糖醋味的菜品,这是典型的江浙菜味道。”杨路表示。

  未来:持续创新让会馆更好地融入城市精神生活

  作为一位“新移民”,杨路在重庆生活了三十年。在她看来,重庆连续多年保持常住人口年均20万以上的增长,跟这块土地上的移民文化息息相关。“这些‘新移民’中很大部分是到重庆就学的大学生,现在的年轻人注重文化的认同感,他们选择留下来,也是因为重庆有着吸纳他们、包容他们的魅力。因此,重庆能吸纳天下英才汇聚于此,也和移民文化铸就的城市文化底蕴有关。”

  如何让移民文化、会馆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湖广会馆也尝试了诸多创新。据杨路介绍,在会馆古老的戏台上已连续几年举办青年民谣歌会,很受欢迎。今年因为疫情原因,民谣歌会改到线上举办,吸引了一两万人在线观看。此外,湖广会馆近年来还举办了一些成人礼、婚礼、开学礼,就是希望市民可以继续使用这座会馆,而不是和它渐行渐远。

  “我们会继续创新,让湖广会馆更好地融入城市精神生活中,让更多的人爱上和享受会馆文化,自发地去感受历史,自觉地去理解这片土地,并油然而生地去敬畏传统文化,安放内心中一些至高无上的念想。”杨路这样说。



  12月16日,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走进重庆市渝中区湖广会馆,探寻会馆建筑背后的“文明密码”。新华网 韩梦霖 摄



 图为湖广会馆内的古戏台。新华网 韩梦霖 摄



古老的湖广会馆与现代的东水门长江大桥交相辉映。资料图片。新华网 耿骏宇 摄



湖广会馆内的广东公所。新华网 韩梦霖 摄

 


湖广会馆呈现出徽派风格的特色。资料图片。新华网 耿骏宇 摄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