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深秋时节,无锡五里湖西南面名为“周新”的百年古镇刚刚完成二期建设,涅槃重生。错落有致的粉墙黛瓦,烟雨迷蒙的水巷楼台,入目尽是藏也藏不住的江南韵。
相距约四公里处,名为“雪浪”的摩登小镇刚刚将创新中心落地上海,开启全面接轨模式。一颗无锡的种子,播撒于虹桥的土壤,未来定会开出不一样的花朵。
两座小镇,一古一新。两个地标,交相辉映。背后暗含着一条相似的主线,伏脉几个世纪之久,勾勒出无锡与上海之间历久弥坚的双城故事。
“起”:叱诧风云的沪上锡商
走进周新古镇,矗立着的牌坊在蓝天的映衬下,向我们展现着这一方水土的全新面貌。缓缓流淌的南骂蠡港贯境而过,荡漾着斑驳的墙影中无法抹去的岁月记忆。
1852年,日后被称为中国“煤铁大王”的一代工商业巨子周舜卿出生在这里。16岁时,他走出家乡来到上海当学徒,很快便崭露头角,升任上海升昌五金煤铁号经理,创办中国第一家私人银行……衣锦还乡之后,周舜卿斥巨资购土地、辟街道、建市屋、造桥梁、设店铺,还创办了无锡第一家机械缫丝厂——裕昌丝厂。
自此,距离无锡市中心12公里之遥,一条“十”字形的新兴街镇逐渐形成。1902年,这座街镇初具规模,被命名为“周新镇”,意即“周家新造的街镇”。历史上,周新镇商铺林立,车船往来,堪称当时的繁华地标,红极一时。
周舜卿的不凡成就,与他在上海收获的开阔眼界、积累的经验财富密不可分。十里洋场烟花地,风云际会上海滩。作为海上门户的上海得风气之先,而无锡人则在上海影响下迈出了民族工商创业的第一步。在那个浪奔浪流的年代,与周舜卿有着相同成长轨迹的锡商,大有人在。
赫赫有名的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十三四岁到上海钱庄学生意,1901年起先后创办多家纺织、面粉企业,在近代民族工商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有许多沪上无锡籍实业家,如“福新后主”王禹卿、“呢绒大王”陈梅芳、“桐油大王”沈瑞洲、“电池灯泡大王”丁熊照……也都是先在上海做学徒,而后回乡创业,最终完成转型的实业大家。
曾有人对民国时期上海的实业家做过统计,名录里近800位实业家竟有137位是无锡人。可以说,上海是培育无锡实业家的摇篮。
“承”:巍然崛起的苏南模式
改革开放初,乡镇企业崛起。无锡人凭借敏察善纳的人文性格,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桎梏,村办经济异军突起,探索出享誉全国的“苏南模式”。而无锡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在强者如林的市场立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再次借力大上海的技术与资源。
上个世纪80年代,每到周末,总有一群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国有企业的技术工人以及科研人员,往返于上海与无锡之间,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生产管理经验帮助乡镇企业搞技术、做项目。
中国毛纺第一品牌江苏阳光在创业之初就受过“星期六工程师”的点拨。无锡新宏泰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赵汉新深深记得,企业创立之初,技术力量缺乏,他亲自到上海聘请“星期六工程师”回来教技术,这才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人才队伍。
当时很多业务也来自上海大型企业的配套,比如桑塔纳汽车不少配件就出自无锡华光。企业创始人薄铸栋的创业日记中清晰地记录着:“1990年12月26日,车顶落水槽通过上海大众验收,成为国内第一家桑塔纳轿车零部件国产化试制成功的企业。”“第一批产品像‘嫁女儿一样’发往上海,一个多月后的1991年5月10日,收到第一笔货款40950元。”
无锡以地域、交通、人力和成本优势成为上海无可替代的“大后方”。沪锡之间人才、产销上的相互呼应之势,一直延续至今……
新宏泰从启动资金仅有12万元的村办企业,壮大为资产超10亿元的A股主板上市公司;华光与国际新能源巨头签约,在上海临港建立了新的生产基地。
在上海的辐射和带动之下成长起来的乡镇企业,沿着过去闪光的足迹一路腾飞,很多已经成为无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
“转”:一体化中的双城故事
时间的指针转入新时期,无锡与上海两地互动持续深入,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续写更多的“双城故事”。
总投资100亿美元的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17个月建成投产,36个月实现月产能4万片,书写着新的传奇。
今年5月26日至27日,2021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无锡举行。会上,一个全新的“朋友圈”——环太湖科技创新圈正式结成,由上海市嘉定区、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嘉兴市和安徽省宣城市组成“两区六市”成为“圈内好友”。中国南山·无锡车联网小镇趁热打铁,与嘉定签署了相关协议,将在车联网领域展开合作与对接。
在10月19日召开的2021太湖人才峰会开幕式上,无锡又与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聚焦前瞻性、战略性人才培养和基础科学研发,意在打破高校壁垒、创新合作模式,打造未来产业新引擎。
9天之后,无锡带着宛山湖生态科技城战略规划走进上海,14个总投资453.9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未来,这座“新城”将成为沪宁产业创新带和太湖湾科创带上的又一战略支点。
10月22日,沪锡创新联动企业家交流会暨无锡经开雪浪小镇(上海)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举行,开创全面接轨上海大都市圈的新形式。这里将成为沪锡政府、企业家、投资人和创业者加强“三圈融合”的粘合剂。
11月9日,“沪惠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成立,为无锡惠山全面拓展与上海产业深度合作,高效导入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实现良好开局。
刚刚闭幕的进博会上,无锡交易团可谓成果丰硕:317家企业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在技术装备、消费品、汽车、食品及农产品、医疗器械等领域达成222笔意向成交订单。
这个月的第一天,无锡市学习考察团来到上海,实地感受“东方明珠”的开放气度、现代气息和高质量发展成就。这是一次学习取经之旅,也是一次加快融入、接轨、服务上海的具体行动。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加速期,为上海和无锡深化各方面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上海与无锡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相信这个故事会越来越精彩。”
“合”:更好的风景在后头
历史走进新时代,上海与无锡正在上演更加动人的澎湃篇章,演绎出更多关于“合”的故事。合,意味着合力,合作,融合。两座城市将携手打开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开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新未来。
长三角是带动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的“龙头”,在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长三角一体化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持续上升。长三角应当“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这是习总书记对长三角的殷切期望。
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作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无疑将发挥强大的牵引作用。
无锡作为“龙身”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上海有重要支撑作用。无锡认识到,在产业分工协作、现代治理、城市更新、干部人才交流等方面需要更加主动对标上海、接轨上海、服务上海,更好助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上海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看能否带动长三角的协同创新。
无锡主动对接、加强联动、协同创新。近期,各地动作频频,一批“科创飞地”落地上海,成为无锡与上海协同创新的一个又一个节点,也为无锡现代化建设走在最前列积蓄科创力量。
对标上海,学习上海,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上海着力增强城市的韧性、干部队伍韧劲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宝贵经验值得无锡学习借鉴。
近日,无锡启动针对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琢璞”计划,其中,组建城建规划、疫情防控、城市管理三个专班赴上海相关部门学习先进治理经验。同时,“琢璞”计划还依托上海等地著名学府资源,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补足能力短板。
今天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中国融入世界、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是流光溢彩的东方明珠。党的百年伟大历史在这里开启。十九届六中全会后,初心始发地上海,如何创造新的奇迹,备受关注,这是这座城市肩负的时代新使命。
今天的无锡是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是物阜民丰的太湖明珠。无锡正在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共同富裕幸福美好城市,打造新发展理念实践示范区。更高远的目标是,到2035年,率先建成现代化强市,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城市范例;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时,跻身全球发达城市行列,成为世界看中国的标志性窗口。
“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在时代前进的巨大洪流中,长三角的这两颗明珠,携手共进,交相辉映,闪耀璀璨光芒。无锡和上海,故事才刚刚开始,更好的风景,还在后头。
- 热点
- 2021-11-21 19:08:03
- 热点
- 2021-11-21 16:46:22
- 热点
- 2021-11-21 16:49:18
- 热点
- 2021-11-21 16: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