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放大“归雁”效应 放飞“共富”梦想

在贵州正安,“80后”返乡人员创办的“贝加尔”吉他厂,去年创下收入近亿元;在江西德兴,回乡创业的郑智刚正盘算着新建工厂,带动更多人就近就业;在山东菏泽,退伍军人李卫华打造的创业孵化基地,孕育了不少年轻人的创业梦想……近年来,越来越多在外地工作、求学、打拼者,带着资金、项目、技能、经验等资源返乡创业,成为助力家乡发展、带动乡亲致富的“城归族”,催生了令人瞩目、让人期待的“归雁”现象。

一段时间以来,着眼区域协调发展、呼应返乡创业诉求,国家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家门口就业创业、支持外出打工者“回流”“反哺”家乡。相关调查统计显示,一个返乡创业创新项目平均可吸纳6.3人稳定就业、17.3人灵活就业。或出于眷恋故土的情结,或出于建设家乡的热情,或是看中故乡的投资机会,或出于返乡创业政策的感召,或出于带动乡亲共富的使命感……“归雁”群体带着在外打拼积累的资本、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等返乡创业,播下创业种子、培育致富因子,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功不可没。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集聚多方面资源,探索多元化路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9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到1500万人以上,带动就业人数达到6000万人左右。

壮大“城归族”、放大“归雁”效应,不失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务实可行之举。既要从政策层面给予必要、合理且力所能及的扶持,建立完善人才培育、引进、保障、激励机制,为“归雁”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又要热心搭建平台、提供舞台,跟进融资、产业、市场、创新等方面的配套服务,使之既无后顾之忧又有用武之地,尽快孵化成展翅奋飞的“领头雁”;还要做好相关要素配置、利益协调工作,构建常态、长效机制,推动形成“群雁”振翅齐飞的局面。

每个人都是共同富裕的主体,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实现人人享有。各地因地制宜、因势而为,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先富起来的群体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把自身发展与家乡建设、国家建设结合起来,奔赴共同富裕的美好前程,取得了积极成效,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不断优化政策设计,加大扶持力度,一定能够有力激发“归雁”动力,释放“共赢”效应,放飞“共富”梦想。(陈书)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