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原来我们每天捧着的课本是这样印出来的!”在江苏凤凰新华印务集团,南京市金陵河西学校小学部六(12)班的周翌霖被眼前的智能化印刷工厂深深震撼。10月30日,该校六年级学生在此开启了一段难忘的社会实践之旅。
从古代印刷术的诞生,到现代智能印刷工厂,孩子们穿越古今,在墨香与机械声中探寻“一本书的诞生”,从印刷技艺的伟大变革中汲取奋进力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据悉,本次社会实践由现代快报和江苏凤凰新华印务集团联合打造。

触摸古人智慧,“穿针引线”制作一本“古籍”
在凤凰印刷文化博物馆的历史陈列展区,从古老的活字印刷到现代的数码印刷,展区用实物和各种互动设备,生动再现了千年印刷史的演变。

“这是复刻的宋代泥活字,古人太有智慧了!”六(9)班的刘泽宇在场馆内设置的互动屏幕上,按照指示将汉字放在对应的地方,刷墨、印刷。“很新鲜,通过这个装置,我真正学到了‘活字印刷术’的真谛。”

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活字印刷术”的传统技艺,还能真正学做一本书。在文创馆,同学们手工体验“古法制书”环节,用一根线,像缝衣服一样,制作一本“古籍”。

“太有意思了!古代没有订书机,就用这种方式装订书籍,中国的文化太有魅力了。”六(2)班的夏雨萱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种“穿线制书”的技艺,也让她真正体会到,为何书中会讲孔子看书入迷,数次翻阅书籍将书籍翻散的故事。

六(2)班的夏雨萱
这份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令夏雨萱备感振奋。拿着刚刚“穿”好的“古籍”,她在封面写下了“我的未来不是梦”。“小时候,我看到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非常优雅。这也萌生了对书法的兴趣。”夏雨萱说,写书法的时候,她能够忘掉所有的烦恼。未来,她也希望自己能够用心写好每一幅作品。
智能车间里的 “机器人总动员”,见证一本书的诞生
在现代智能车间,智能印刷设备飞速运转,高速胶订机和精装联动线高效协作,AGV智能小车有序穿梭。智慧化的车间里,各种设备和机器要比人多。“这是我们最喜欢看的《七彩语文》!”看到彩色的纸业,从机器里一张张“吐”出来,大家惊奇地说:“原来我们的课本都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啊!”

不仅如此,还有智能叉车负责运输,精准搬运成吨的图书。“就像现实版的‘机器人总动员’!”六(12)班的盛悘鑫感叹道,从古代的活字印刷到现代的智能车间,中国科技发展飞速。“我非常骄傲也非常自豪,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见证。”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用汉字书写的大量典籍便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沉浸式开启汉字之旅,穿越时空对话一代文豪
在沉浸式体验场馆,孩子们戴上VR眼镜,与孟子、苏轼展开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在这个汉字空间,六(9)班的颜悦泽看到了中国的壮丽山河。她激动地说:“太神奇!太壮观了!”


“以前觉得出版就是简单印书,今天才发现背后有这么多学问!”社会实践结束后,许多同学纷纷感慨,六年级级部主任王雅洁对此也有相同的感受。“我们的主题是《沉浸印刷天地 感受科技魅力》,希望孩子不仅要在学校学习,还要走出校园,体验科技的魅力,更要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中的乐趣。”

令王雅洁新奇的是,这里有一面展墙,展示了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不同版本的教材,极具纪念意义。“我也找到了读书时的课本,看到它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当年读书时候的场景,非常怀念那段青春岁月。”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楠/文 王玉秋晨/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