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南京鼓楼三牌楼社区举办阅读分享会,探寻下关大马路的前世今生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徐梁燕 记者 杜雪迎)近日,南京市鼓楼区中央门街道三牌楼社区举行了“南京社区科普大学”精品课堂——《下关大马路》阅读分享会。活动由《下关大马路》作者、金陵科技学院教授赵步阳担任主讲嘉宾,引领居民们穿越时空,走进下关大马路的历史长廊,共同探寻本土记忆。

活动现场,赵步阳首先介绍了《南京城市文脉》丛书的出版背景与意义,强调了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保护城市文脉、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他梳理了下关大马路的发展脉络:其前身为1895年张之洞主持修筑的江宁马路河西段,1906年经拓宽改造后正式定名“大马路”,形成西接官厅码头、东连惠民桥的“7”字形路线,全长616米,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南京城北最繁华的商埠,享有“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的盛誉。

值得一提的是,分享会特别聚焦了下关大马路与三牌楼的历史渊源。历史上,贯穿下关地区的宁省铁路(俗称“小火车”)设有三牌楼站,成为连接下关与城内的重要交通节点。不少居民仍记得,老一辈人常乘小火车往返于下关与三牌楼之间,这条铁路不仅是通勤要道,更是几代南京人的共同记忆。

此外,赵步阳还结合书中“近现代名人与大马路”章节,分享了鲁迅、周作人、巴金等文化名人与下关大马路的交集,其中周作人在《南京下关》中对惠民桥“开桥要等个把时辰”的细节描写,让居民们对当年街巷风貌有了更鲜活的感知。同时,通过金陵关、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等历史建筑的老照片,展现了下关大马路的文化遗产价值。

“以前每天路过下关相关路段,只觉得是普通街道,今天听了分享才知道,这里藏着这么多珍贵的历史记忆!”参与活动的居民王女士说。不少居民表示,此次阅读分享会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更让自己深入了解了南京的城市文脉,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据悉,本次活动由南京市社科联指导,三牌楼社区组织,是江苏省社科联社科普及资助项目,旨在通过深入解读南京城市文脉,普及地方历史文化知识,推动社科理论大众化,打造社区“15分钟学习教育圈”,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未来,三牌楼社区将持续整合优质文化资源,围绕本土历史、传统文化等主题开展更多便民化、多样化的文化和社科普及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进一步提升社区文化氛围与居民生活幸福感,推动“15分钟学习教育圈”建设走深走实。

(通讯员供图)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