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吴旻玥 记者 李楠)日前,“中国药科大学第三届转化医学论坛暨长三角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创新赋能・协同致远”为主题,联动高校、医疗机构、科创企业多方科研力量,携手龙头企业及知名投资机构,搭建深度融合平台,加速“基于临床价值导向”的生物医药创新研究与成果转化,推动医学创新从理念萌发到实践落地的全周期转化。现场,转化医学创新产业联盟、转化医学创新人才联盟在南京成立。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戴建君教授提到,“靶点发现”与“患者受益”之间,存在着转化率低、周期长、成本高的全球性难题。本次论坛的意义,就是搭建一个“政、产、学、研、医、经”深度融合的对话平台,让生物医药最前沿的科学发现,更好、更快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现场,依次进行了南京生物医药创新转化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南京生物医药创新转化研究院与上海合珀生物联合研发中心签约仪式,启动转化医学创新产业联盟、转化医学创新人才联盟亮灯环节。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教授王广基以《基因和细胞药物的药代药效及成药性研究》为主题进行分享。
“成立产业联盟是为了聚集相关人才,参与新药研发全链条。”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杨勇教授表示,当前国家生物医药的研发链条非常长,涵盖基因的功能研究、药物设计、成药性评价、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再到上市以后的临床使用。新药的研发要十年以上,不仅耗资巨大,还需要大量的人才参与其中。“基础研究扎根高校,产业落地面向市场,在基础研究和落地之间需要一个过渡,大会将政府和社会资本邀请到药大来,就是希望通过政府引入,社会资本跟上,推动基础研究迈向临床转化。”杨勇副校长介绍,现场还有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目的是向高校的科研人员介绍临床需求,从而推动新药研发,带动南京和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中国药科大学孙宏斌教授团队研发的抗血栓新药维卡格雷,有效解决了特定人群对氯吡格雷无效的临床难题。约15%的中国人群因缺乏关键代谢酶,导致常用药氯吡格雷疗效不佳。维卡格雷通过改变代谢途径有望解决这一问题,其口服后在胃肠道内即可高效转化为活性成分。目前,该药物已向美国FDA提交上市申请,并在中国积极推进III期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