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住行变化大!南京这个小区华丽“转身”,居民点赞“10分钟生活圈”



现代快报讯(记者 卢河燕 / 文 赵杰 / 摄)" 以前不敢想,现在出门就是大马路、公交车、菜场,实在太方便了 "" 住的都是电梯房,简直是以往万倍的幸福啊 "…… 南京栖霞区尧化街道吴边社区和苑小区是一个拥有 1308 户的拆迁安置房小区,居住的大多数是被征地的居民。如今出门拐弯就到菜场,医院就在三公里之内,还有小学在建 …… 大家纷纷表示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和苑小区

曾经 " 蜗居 " 草房、瓦房,如今住上电梯新房

蔚蓝的天空下,一栋栋暗黄色的楼房鳞次栉比;干净整洁的小区里,绿化草坪郁郁葱葱,车辆摆放得整整齐齐 …… 这是现代快报记者日前到栖霞区尧化街道吴边社区和苑小区采访时看到的场景。

曾经的房子什么样?74 岁的胡家松至今记忆犹新。"60 年代居住条件较差,我最开始住的地方叫曹家庄,隔着山就是长江。地势相对高的是曹一生产队,地势低的是曹二生产队。" 胡师傅说,当时周边大多是草房和瓦房,下雨漏水是家常便饭,路上也是坑坑洼洼。



△和苑小区电梯房

到了 70 年代,附近的南京炼油厂规模扩大,工厂向周边扩展。曹二生产队土地被征用,胡师傅和妻子进了炼油厂工作。条件有所改善后,在 1986 年盖了 3 间 2 层的楼房,逐渐添上了缝纫机等家具。

2010 年,当时的新港工业区建设,急需一批土地用于建厂,不少临江的房子都拆迁了。胡家松一家在外租房过渡了一段时间,2013 年搬进了安置房小区,也就是尧化街道吴边社区和苑小区。" 和拆迁前的房子相比,电梯房干净多了。有了电梯,我每天上午、下午都要出一趟门,到附近溜溜弯、打打太极拳。" 胡师傅说。



△傅义德

门口就是公交总站,步行 10 分钟有菜买

" 以前到最近的菜场来回都要一个半小时,回来做饭吃或者招待朋友经常来不及。"77 岁的傅义德也是 2013 年搬入安置房,他回忆说,买菜、看病只能走路和骑车,交通很不方便。" 现在 79、139、330、334 路,一共 4 路公交车经过小区,门口就是翠林公交总站。车上有空调,还干净、准时,方便多了。"



△ 4 条线路的公交总站

记者来到和苑小区的东门口,顺着前塘路走几百米就到了十字路口,看到了傅师傅说的公交站。过马路时,看到买完菜的居民拎着大大小小的袋子、推车在等红灯。



△小超市售卖蔬菜水果

原来在和苑小区附近,菜市场、出售蔬菜的超市互补 , 形成了一个便民圈。" 从家里出发走着买菜,少的时候 5 分钟就到菜场 , 多的有十四五分钟 , 一般情况在 10 分钟左右。" 傅师傅说,因为买菜和个人喜好有关。一般的蔬菜在十字路口附近的小超市就有;马路一侧负一层还有苏果超市,年轻人比较爱去;想买再便宜些的,多走 5 分钟有一个更大型的菜市场。

沿着前塘路,银行、药房、早餐店等一一进入眼帘。" 量个血压、治个感冒啥的,社区诊所就能搞定。要想去栖霞医院,也就 3 公里。" 傅师傅告诉记者,再往前走,栖霞区实验小学前塘路校区在建设,孩子们以后上学更方便了,来买房的年轻人也多了。



△戴永梅

有了监控心里更踏实," 雪亮工程 " 安全感满满

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公共绿地种菜、楼道乱贴乱画 ……79 岁的戴永梅告诉记者," 由于每家都分到了多套住房,自己不住的就可以出租,但同时随之也出现了一个问题,久而久之,看到进出的人里没几个认识的就感觉不踏实。"

如何提高小区的治理水平?现代快报记者从吴边社区了解到,2018 年 10 月社区网格化信息指挥中心作为 " 雪亮工程 " 投入使用。党员志愿者、全科社工和辖区民警全程参与,加上高清摄像头 24 小时在线,社区治安防控有了智能管家。



" 如今安上了监控,出门心里也更踏实了。" 戴永梅说。

同时在社区党组织的牵头下,每个网格都融合了全能网格员、综合执法队员、片警、物管、党员骨干、楼栋长等力量,实现 " 网格 + 执法格 + 警格 " 的统一和对接,对网格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的管理,守护居民群众。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