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至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苏州市考察,来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了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8月16日,“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江苏段采访活动来到苏州,来自中央、省属、地方的20多家媒体走进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行走在活态的宋代《平江图》中,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遇见这座运河名城的昨日与今朝。
为何人们常说“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当天,采访团来到这里寻找答案。步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眼前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耳畔是吴侬软语、声声评弹。一家家店铺枕河而建,不少身着汉服的姑娘在河畔留下温婉的倩影。游人很难在这一条条巷子中加快脚步,因为步步皆是景,处处有古迹,古桥横跨河面,古井静立岸边,诉说着光阴的故事。游客们在河畔听着苏州评弹,或者体验一回桃花坞年画的制作,挑选一条有眼缘的苏绣丝巾,再坐下品一品沿河小店里的苏州美食。时间,在这里仿佛慢了下来。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是中国大运河遗产点,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这里是江南重要的粮食仓储中心、漕运集散地和起运地,是展示苏州古城传统民居、历史环境、生活方式最完整和真实的核心区,也是大运河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在平江路南入口处,采访团成员们看到,碑亭中有一块南宋《平江图》石碑的复制品。仔细和如今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地图相比对,你会发现,大部分街巷、河道、桥梁的名称都能一一对应,这里相对完整地保留了自唐宋以来水陆结合、河街平行的双棋盘街坊格局,堪称是一幅活态的宋代《平江图》。
自2002 年启动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先导试验性工程以来,当地政府一直在为保留传统风貌、传承历史文化而努力着,根据建筑的不同情况采取整体保护、局部保留、落架大修等多种手法,完整保存街区建筑形式和空间格局。同时,严格控制建筑的整体风貌,保持体量不大、造型轻巧、色彩淡雅、粉墙黛瓦的地方特色,形成了“平江客栈——董氏义庄”“明堂旅舍与咖啡馆”“寒香会社”等一批建筑遗产修缮、古建再利用、传统文化空间保护的成功案例,同时使传统生活形态和风俗得以保存,形成了如今“此处最江南”的文化空间。
现代快报 + 记者 张然 裴诗语 李艺蘅 何洁/文 施向辉 刘畅 / 摄
(校对 张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