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南京市政协委员建议: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可邀请能工巧匠、非遗传人等参与

现代快报讯(记者 舒越 文/摄)“双减”之后,学校课后服务要求提高了,怎样保证孩子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1月11日,政协南京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大会,12位委员上台发言。针对如何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效能的问题,九三学社文教专委会主任徐月红带来相关建议。

徐月红表示,南京从2013年开始探索“弹性离校”,逐步发展到目前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100%全面开展课后服务,100%满足有服务需求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成效显著,但课后服务的供给还存在短板。

△图片来源:南京市教育局官微

一方面,课后服务内容供给与学生需求匹配度不高。部分学校更多关注了课后服务的多样化,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缺少对课后服务的分层分类设计,就难以兼顾不同层次和水平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课后服务资源供给机制需要完善。各区各校课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差距主要体现在音体美、科学和信息技术等科目的师资数量、质量,以及课后服务的设施、设备、保障经费等方面。

为此,徐月红建议,首先要加强学校课后服务课程设计,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延伸、拓展、整合及重构,创设、开发以跨学科教学为抓手、面向真实生活及情境的实践活动及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社会、培养兴趣、拓展视野、健全心智,持续推动学生学习力和发展力提升。

其次,要统筹社会公共资源参与课后服务。充分发挥好科技、文旅、体育、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高校科研院所等部门在课后服务中的资源供给作用,分区域制定“课后服务教育资源清单”,统筹社会公共资源和优质专业师资参与课后服务,聘请高校专家学者、退休教师、体育教练、文艺科普工作者、“五老”人员、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家长志愿讲师团、大学生和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校内课后服务。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优质社会资源参与课后服务的管理机制,建设课后服务资源管理平台。借助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兴趣课程、实践课程、探究课程、体验课程和社团活动,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样的个性化需求。利用课后服务资源管理平台,广泛征集优质的校外教育资源,形成全市共享的课程清单,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平台资源开展联合教研、经验交流等,将平台资源充分融入课后服务的项目及活动中。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