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见习记者 裴诗语 记者 胡玉梅)他,带领农民共同富裕,把成绩写在绿色田野上。他就是赵亚夫。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农业科技政策与体制机制研究工作委员会主办,江苏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协办的“学习‘两山’理论,推进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安吉举行。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江苏省句容市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负责人、81岁的赵亚夫也来到了现场,并分享了自己在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进行绿色农业道路探索的经验。
△圆桌会议
种一次收两季,让再生稻产量大大提高
去年,赵亚夫多次改进的有机越光水稻再生稻,在戴庄村规模化种植获得成功,亩产提高到每季1000斤,每年收两季,每亩可生产2000斤,和原先相比提高了5倍。
何为再生稻?即种一茬收获两回的水稻,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再生稻的背后倾注了赵亚夫多年的努力,当年他在研究引进“越光”水稻品种时,偶然发现田头上两株收割后的水稻仍在结穗,这引起了他的注意,历经反复试验最终探索出大棚钵苗育秧技术和再生稻植栽技术——每年4月栽秧,8月收第一茬稻时,只剪稻穗不割秆,亩产700斤;之后稻秆继续生长,10月收第二茬,亩产300斤。并且这些水稻都是环境友好型品种,不用农业化肥,实现了零污染。在赵亚夫指导下,戴庄村在育秧、施有机肥、田间管护过程中探索出一系列技术,成为句容市再生稻种植基地。
赵亚夫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今年的再生稻长势也相当好,亩产可以达到1100斤。”同时,赵亚夫还说,“水稻每亩产量达到1000斤时,农民的收入就可以达到每亩3000元。”“要致富,找亚夫”,成为了流传至今的致富“金句”。
△赵亚夫
边种稻边养鸭,130多种小动物在生态农田里安家
赵亚夫说,搞农业绿色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修复生态系统,既能解决环境问题,又能提高农产量。“我们通过科技创新,找到了一条新的农业发展道路,我们把它称之为生物多样性农业。”
为此,戴庄做出了许多改变。例如,农民们会在水稻生长季,在丘陵坡地养鸡养鸭。通过稻鸭、稻蛙、稻虾共作,形成了“稻(菜)+草+畜禽(渔)”的有机农业生态。
“立体生态系统有效恢复了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水质和土壤。”赵亚夫说,戴庄村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提高,“人家都要打好几次农药,我们用不着打农药……果树上的害虫都被鸟控制住了,稻田里的虫害也始终控制在防治标准以下。”稻田里的鸟、蛇、黄鼬、老鹰等等繁多的生物种类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偶尔还可见到大鲵(娃娃鱼)、猕猴等稀有物种,区域生态系统循环能力不断增强。
每到夏季,稻田里成群的蜻蜓、螳螂、青蛙……如今稻田物种调查得到结果,戴庄村的稻田中已经有130多种生物,比邻村稻田高出了6.4倍。
(图片来源:张笑坤)
(编辑 周冬梅)
- 南京
- 2022-08-17 18:15:36
- 南京
- 2022-08-17 18:11:03
- 南京
- 2022-08-17 18:09:48
- 南京
- 2022-08-17 18: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