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为降低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工程对长江江豚和其他水生生物资源的影响,提高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有效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8月3日,“南京市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工程水上工作平台项目”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暨公众开放日主题公益活动在下关滨江风光带江豚监测站(江豚书屋)举行。当天上午,30万尾细鳞鲴放流长江南京段。
△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设有科普小展台等讲解区域,并邀请8组亲子家庭及施工单位人员共同参与增殖放流公益活动,希望借此增强公众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建宁西路过江通道是南京拥江发展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项目的建设对于完善区域路网、缓解南京过江交通压力、满足快速发展的过江交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为规范涉渔工程建设,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合理布置施工现场,选用低噪声设备和施工工艺,禁止渣土、泥浆、废水排放,最大程度降低噪音、污水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此外,科研保护工作组在施工场地周边安放驱豚仪和声学记录仪,以满足江豚保护及记录江豚活动特性的要求。
为确保盾构隧道穿越长江南岸大堤时堤防的稳定性,需要搭建水上施工平台对大堤进行加固。“这个平台或多或少可能会影响到这片水域的水生物,我们相应地开展了此次增殖放流生态补偿活动。借助活动,我们也制作了很多宣传科普手册,希望能让大家越来越重视水生生物的保护。”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桥隧二处处长杜亚江表示,为加强渔业资源养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本次活动增殖放流30万尾细鳞鲴。
据悉,细鳞鲴是南京地区体形最大的鲴类,一般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平时多与鲴属的鱼类在一起活动、觅食。同时,细鳞鲴还是很多肉食性鱼类乃至长江江豚喜爱的食物,对稳固本土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影响造成长江生态破坏,长江江豚仅存1000余头。其中,渔业资源日益短缺,是导致江豚食物匮乏、种群数量减少的直接原因。
△ 参加增殖放流的小朋友们在观察鱼苗
鲸类研究专家徐信荣表示,增殖放流是通过人工方法向江、河、湖、海等天然水域投放水生生物,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此次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通过开展增殖放流生态修复工作,促进长江鱼类资源恢复和增长,在维护水生生物平衡和多样性的同时,为南京长江江豚等高级捕食者提供充足的食物饵料资源。
那么,眼下的高温天会影响鱼苗生存吗?徐信荣表示,长江水量流速很大,水下的温度要远远低于水上的温度,不会影响放流和生存。
本次活动由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联合主办,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江苏皓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下关滨江商务区管委会协办,旨在规范涉渔工程建设和生态补偿措施,有序开展本土鱼类增殖放流活动。
(主办方供图 编辑 周冬梅)
- 南京
- 2022-08-03 14:34:20
- 南京
- 2022-08-03 14:32:34
- 南京
- 2022-08-03 13:42:13
- 南京
- 2022-08-03 13: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