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谷伟)各种智能语音客服,背后均离不开人工智能对话解决方案。从事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业务的苏州企业思必驰,近日披露招股说明书,拟冲刺科创板上市。不过,过去三年,思必驰均处于亏损状态,合计亏损超过7亿元,而其所处的人工智能语音对话业务,正面临百度、科大讯飞等行业龙头的激烈竞争。
三个剑桥校友创业,阿里为第二大股东
成立于2007年的思必驰,是国内外最早开展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定制技术和自动化工具研发的公司之一,自主研发了全链路智能对话系统定制开发平台(DUI 平台),可以提供“云+芯” 软硬件结合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服务。智能家电领域的海信、华为、美的、长虹、天猫,智能汽车领域的上汽、北汽、理想、哪吒、博泰,消费电子领域的OPPO、小天才、优学派、纽曼等,均是其客户。
市面上一些常见的智能音箱如天猫精灵、网易三音云音箱、腾讯听听智能音箱等,均应用了思必驰的技术。思必驰招股书显示,2019年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为第一大客户,当年对其销售额达到1009.43万元。不过,到了2021年,天猫已经从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消失,而上海汽车集团成了第一大客户,当年对其销售额达到1581.59万元。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则是思必驰最稳定的大客户,过去三年对其销售额分别达到658.87万元、1275.41万元、944.47万元。
阿里不仅是思必驰的大客户,也是其重要股东。企查查信息显示,思必驰此前已经历七轮融资,其中2015年的B轮、2016年的C轮均由阿里投资。如今招股书显示,阿里网络持有思必驰上市前13.22%的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此外,公司股东榜上还包括启迪创新、联想之星、深创投、中新创投、美的智能等众多大牌机构。其中启迪创新和联想之星分别持股5.75%和5.21%,为第五、第六大股东。
公司实际控制人则为高始兴和俞凯,分别直接持有公司11.53%和7.96%的股份。同为1976年出生的高始兴和俞凯,2006年一同毕业于剑桥大学,分别获得技术政策专业硕士学位和语音识别博士学位。目前高始兴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俞凯则为董事、首席科学家。
他们的另一位剑桥大学校友,2004年毕业的林远东,目前持股比例3.1%,为高始兴和俞凯的一致行动人。林远东曾在2007年至2015年参与思必驰的创办并担任口语教育事业部负责人,2014年创办苏州驰声科技,后被网龙网络全资收购。
市场竞争激烈,三年亏损超7亿元
根据艾瑞咨询测算,2020年我国对话式人机交互核心产品的市场规模达到58.5亿元,带动相关产业经济规模达486.9亿元,预计2025年核心产品规模达到237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525亿元。
不过,思必驰在招股书中表示,近年来,国内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迅速,竞争愈加激烈。在智能语音语言领域, 国内主要企业除思必驰外还包括科大讯飞、云知声等。此外,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涉足人工智能行业,同时,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 亦有寒武纪等重要参与方。此外,公司还可能面临来自全球科技公司的潜在竞争。
△思必驰近年业绩 记者制图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2019年到2021年,思必驰分别实现营收1.15亿元、2.37亿元、3.07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1亿元、-1.8亿元、-2.98亿元。身处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过去三年,思必驰研发投入分别为1.99亿元、2.04亿元和2.8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73.35%、86.26%和93.25%。
但巨额的研发投入却未能解决盈利的问题。截至2021年末,公司合并口径未分配利润为-4.09亿元,存在大额未弥补亏损。公司表示,若未来一定期间面临市场激烈竞争出现主要产品价格下降、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且研发成果未能及时转化、人工智能行业政策出现不利影响、下游行业需求显著放缓等不利情况,可能导致公司短期将无法盈利,未弥补亏损将持续扩大。公司甚至提示,上市后有可能一段时间内无法实现盈利而触发退市条件。
实际上,对于AI创业企业来说,盈利难题始终挥之不去。2020年上市的“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2021年再度亏损逾8亿元,其最新股价较上市之初的高点已经跌去了近八成。
(编辑 周冬梅)
- 南京
- 2022-08-01 19:50:24
- 南京
- 2022-08-01 19:49:41
- 南京
- 2022-08-01 19:47:51
- 南京
- 2022-08-01 18: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