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曦)6月28日上午,江苏省主题创作重头戏之一、朱群英长篇报告文学《大沙河笔记》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大沙河笔记》是第一部呈现丰县大沙河前世今生的长篇报告文学。曾经,这里由于久被黄河夺道,积沙淤绝,灾害频发。如今,在人们的精心呵护和辛勤耕耘下,大沙河广袤两岸焕发着新的生机,已是生活的福地、投资的热土、创业的乐园。作者面对大沙河的今昔巨变,扑下身子深入基层、采访采风,用心书写、真实记录,呈现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春雷读了这部作品感慨万千,欣然作序,称“这是一幅恒久地留存人们心间的美丽画卷,一部催人泪下的命运交响曲”。
朱群英,生于七十年代初,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著有散文诗集《林则徐的声音》、散文集《俊彩星驰》《乡雨》《蓝天下的风景》《月籁音丝》、短篇小说集《净土》。曾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游记散文征文优秀作品奖、全国第七届冰心散文奖、中国散文学会首届西柏坡散文奖、人民文学杂志社“爱与和平”征文优秀奖等。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大沙河笔记》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悲壮的历史感,既客观呈现了历史上黄河决堤形成大沙河时的暴虐,对生命的践踏,对生态的破坏,又深刻表达了1949年后一代代人不懈治沙、不断涵养大沙河生态的努力;二是鲜明的时代感,作品呈现历史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对当下大沙河人民安居乐业、大沙河醉美生态和大沙河产业转型的呈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主题都在本书中有所体现;三是浓郁的抒情性,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文学表达方式,注重呈现普通人在治沙过程中的感人故事,注重细节描写,营造氛围,可读性强,有强烈的感染力。
《大沙河笔记》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曾经沙滩荒,如今好风光”、第二章“打造‘美丽沙河’升级版”、第三章“感受‘大沙河精神’”、第四章“‘四大’旅游休闲观光带”、第五章“着力构筑‘大沙河模式’”、第六章“点赞醉美大沙河”,围绕苏北丰县大沙河地区的历史变迁、社会民生等重大话题展开叙述。
作品“复合型的主题呈现”令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王晖印象深刻:“作品再现的不仅仅是脱贫攻坚,还有生态修复、荒地开垦、美丽乡村建设等话题和意义在里面,是一部生动再现苏北农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作品,可谓有关大沙河地理、人文、经济、农业、生态的‘百科全书’。”他还提到,苏北地区报告文学写作近几年形成了一个特别的“徐州现象”,如聚焦徐州睢宁脱贫致富的陈恒礼的多部长篇报告文学《苏北花开》《中国淘宝第一村》《仝海请回答》等,聚焦资源型城市工业区改造的周淑娟的《贾汪真旺》等都很有特色,形成了苏北报告文学的鲜明气质。
在凤凰传媒副总编辑王振羽看来,《大沙河笔记》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它的情感浓烈、激情澎湃、不可遏制。“赵本夫写丰沛古邑,看人来人往,蓝水河的旖旎,寨堡女人的风情,涸辙里的生生不息,鱼王庙里的生殖诡秘,黄沙蔽日尘暴滚滚中的生命勃发,力量整合权威崇拜的念兹在兹,是大小说家沉浸故土经年虚构民族秘史的坚韧顽强。朱群英的文本,表情达意,是直接的,开门见山的,不曲里拐弯的,丰县的河流,丰县的果园,丰县的苹果、梨、荷花等等,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都饱含深情,为之讴歌感叹,一再咏叹。这里的四季寒暑,这里的物换星移,这里的每一变化,他都倾情礼赞,不遗余力。”此外,景物描写也很有特点,“朱群英对大沙河这一不过百余里的河流两岸,反复行走,多方打量。这一并不著名的河流,在他笔下真是绰约多姿,美不胜收,引人遐想。”
凤凰传媒编委会成员、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原总编辑汪修荣认为,三农题材在非虚构写作中是块难啃的骨头,很多作家即使涉及也多以批判、反思的姿态,所以正面写三农题材对一个作家来说确实是个挑战,但《大沙河笔记》却写出了自己的特色。“它不是写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农村与农民,而是书写了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对全国很多地方来说这是属于未来式的。比如作品中写的新一代农民、生态农业和智慧农业,通过农民的自我思想革命、果园科技革命、股权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文化赋能等等,体现出敢想敢干的大沙河精神。电子商务、智慧农业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正在变成现实,大沙河已经与传统的旧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彻底告别。不仅是观念上的,更是行动上的。”此外,这部作品跳出了一般三农题材的局限,视野开阔,挖掘了许多三农+的内容,这就比单纯写作三农的报告文学显得丰厚。在反映大沙河生态治理生态文明的同时,作者围绕大沙河挖掘了农业文化之外的多元文化,挖掘了大沙河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等多种文化内涵,提升了文本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常熟理工学院教授丁晓原评价《大沙河笔记》是以46万字叙写大沙河流域史变的厚重之作,是一部以笔记文体写大沙河的创业史、发展史,一幅以彩绘描摹出的绿色大沙河的美丽风景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高峰认为这部作品素材丰富、结构宏大、文笔优美,选取发生今昔巨变的苏北丰县大沙河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形象生动、优美深入的文学描述,勾画出鲜明的时代群像。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主编李良称其“以激情之笔叙写农村波澜壮阔的发展过程,以热情之笔阐释农业艰辛曲折的进步历程,以深情之笔勾勒农民弃旧换新的递变进程”。江苏省作协一级巡视员、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王朔认为人民的情怀贯穿于作品的始终,作家用心用情书写家乡,“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月、家乡的雨,家乡的人都被优美地表现出来”。《雨花》副主编育邦说,常有思维定式,以为主题创作必须选取重大的题材、特别显眼的标本,但《大沙河笔记》证明了从身边事身边人写起也能写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作品,“一滴水也能映射出大海的浩瀚与壮阔”……
研讨会上,专家们也指出了作品中的一些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如政治概念与统计数据偏多,使得作品的文学性有所冲淡;素材过多反而陷入琐碎,在内容和选材上可以进一步做减法;情感表达也可以更为含蓄、节制一些。《大沙河笔记》作者朱群英感谢专家们的鼓励和评论。他说,从20年前开始创作,他就有非常清晰的规划和目标,那就是要关注现实,要给人以温暖,让人看到希望、受到激励。
本次研讨会由江苏省作协创研室、徐州市文联、徐州市作协、丰县县委宣传部、丰县文联联合主办。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黄德志等出席会议。
(编辑 蒋文嘉)
- 南京
- 2022-06-28 21:24:57
- 南京
- 2022-06-28 21:23:31
- 南京
- 2022-06-28 21:22:26
- 南京
- 2022-06-28 21: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