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建筑如何降低碳排放?南京这一重大项目打造绿色档案馆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董浩 董瑾 记者 熊平平)建筑是全球最大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产业,推动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答题。6月2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正在建设中的中建三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项目正在推行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为实现“双碳”战略,打造“生态工程”。



严密布局,贯彻绿色理念

赵威中忙碌的身影正在施工现场四处“穿梭”,他是中建三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的项目经理,需不断检查喷淋、雾炮器的实际运转情况,确认正常后,赵威中才放心地回到岗位上。他说:“扬尘污染防治,能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周转利用率,可有效减少建筑垃圾,这些都是环境保护长期且重要的一项工作。”

结合往年数据分析,建筑领域全过程碳排放超过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为了强化建筑工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将绿色理念融入工程建设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中建三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项目团队超前规划,以“党建+数字+智能”的方式,围绕扬尘控制、光污染、水污染、节材、节水、节能、节地与人力资源保护等方面,全面推行绿色建造,做实环境保护工作。

“我们充分考虑施工现场建设情况,从扬尘降噪、废旧利用、绿色建材引进等方面出发,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监督和管控碳排放量,从源头上破解建筑领域环境治理的难题。”中建三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项目建造总监杨露表示。

精准施策,塑造绿色工程



据悉,中建三局项目团队在进场之初,便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直接责任、业务牵头部门首责、纪检监督员专责、全体职工担责”齐抓共管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严格考核指标、做到责任到人。项目团队以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为基础,推进“绿色标杆工地”创建工作,大力引进智慧工地“五设备一平台”,推行“动态化”洒水清扫制度,在施工现场设置5个三级沉淀池,对污水排放PH值实施把控。

项目团队在施工现场设置隔音棚,依托智慧应用量化和控制噪音分贝,避免扰民问题的同时,在夜间照明灯具上增设灯罩,将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现场,有效降低了光辐射影响,用有力举措解决周边居民的“肺腑之忧”,建立了良好的“邻里关系”。

创新优化,建好“生态堡垒”

在“能耗双控”方面,中建三局项目团队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技术,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储存并用于施工现场照明系统,利用空气能热水器进行生活用水加热。此外,项目团队创新研用“塔吊镝灯时钟控制”技术,将时钟控制器安装到塔吊镝灯开关位置,定时管理且操作便捷,有效降低了用电浪费的情况。

项目团队做实“节约型项目部”建设,采用“节水养护膜”养护混凝土构件,用水量是原普通薄膜养护方式的30%,有效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在材料节约方面,项目团队采用机械化搬运手段,缩短运输距离,切实避免了材料损耗的情况。针对废料按需分类,利用“短木枋接长”“废钢筋制成排水沟盖板、钢筋支架等临时构件”“模板废料制作可移动式花池”等科学手段进行再加工,实现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有效避免了建筑垃圾的产生。



专研匠筑,实现绿色发展

进场施工至今,中建三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项目团队在“覆盖化绿色建造”方面做出了有口皆碑的成绩。截至目前,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回收利用356.92吨,累计回收利用率达38.3%;项目万元产值用水2.6立方米,非市政自来水利用量及占总用水量比例31%,万元产值用量28Kwh/万元,获评了江苏省绿色智慧示范片区标准化三星级工地和南京市文明工地。

“二史馆项目于2021年11月30日主体结构全面封顶,目前正处于装修阶段。面临工期紧、任务重、建设标准高、疫情防控压力大等难题,我们将以最高标准、最强实力、最快速度,推动‘精细化履约年’‘标杆化品质年’‘数据化平安年’‘网格化创新年’党建活动落实落地,确保高质高效完成项目竣工目标!”赵威中表示,努力将二史馆项目打造成国家级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中建三局承建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项目是中央级的国家档案馆,总建筑面积88752平方米,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档案库房、对外服务、办公和武警用房,建成后将成为南京市南部新城地标性的“城市客厅”一道靓丽风景线。

受访者供图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