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陶乐 记者 杨晓冬/文 顾闻/摄)2022年5月7日,是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100周岁生日。5月29日,“金陵瑰宝 国之巨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在南京金陵美术馆开幕。展览展示了吴良镛先生在规划、建筑、教育、艺术创作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并讲述了他与家乡南京之间的精彩故事。
南京走出去的“国之巨匠”
1922年,吴良镛先生在南京出生,在南京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家乡的古典园林建筑为他以后从事建筑行业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思想源泉。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赋予了他创作的灵气。一篇《释阙》的论文,他走进梁思成、林徽因的视野,走进清华园,并在这里工作教学到今天,成为清华园里资历最老的园丁,作育英才,桃李天下。
此次学术成就展,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通过吴良镛先生一生中多个作品模型和文稿资料,全面展示其在规划、建筑、教育、艺术创作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共分为:南京是我家乡、清华园里老园丁、从建筑天地到大千世界、天下人居为生民立命、匠人营国、欢乐圣境游于艺、心系金陵等板块,综合呈现了吴良镛先生的国匠品质与精神。
南京市市长夏心旻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吴良镛先生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金陵人,始终关心着家乡的城市规划建设事业。先生参与指导的历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心、开敞、轴向、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为南京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空间基础;先生秉着“为生民立命”的精神提出“积极保护,整体创造”准则在南京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催生了以南京老城南小西湖地区为代表的“小规模,渐进式”城市微更新实践。“长期以来,吴良镛院士在治学育人之余,始终心系桑梓、情牵故里,亲自参与、有力指导了南京城市规划建设。“
“虽已久别故土,但仍心系念之。”吴良镛先生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向南京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以及为此次展览辛勤付出的机构、组织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拙匠迈年豪情未已。号召大家建设美好人居环境,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共同奋斗。
微缩版红楼梦博物馆带你了解背后故事
此次展览有何亮点?展览通过一些老照片,设计图纸、手稿等,展现了吴良镛先生的杰出成就,他和家乡的故事也娓娓道来。
走进2号展厅,一座座精致庭院的建筑模型出现在眼前。从南望北,建筑叠叠高起,按照1:100进行微缩的红楼梦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建筑模型,如同一幅江南山水画,将现代建筑和传统园林建筑完美结合,展示出来。
据介绍,为了重现红楼建筑,80多岁高龄的吴先生查阅红学资料,登门拜访专家,赴全国各地考察红楼建筑,并组织了一支强大的设计团队。2004年3月10日,清华大学设计组来南京做第一次方案汇报,2005年11月11日,吴良镛先生再次来宁时,提出了要通过兴建江宁织造府,来推动《红楼梦》“金陵学派”在世界叫响的主张。最终五易其稿,为南京留下了一座古典园林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博物馆——江宁织造府。
红楼梦博物馆的选址位于江宁织造府原址,但设计中衙署部分已经建成南京图书馆,恢复重建已无可能。因此,吴良镛先生在设计中采用“核桃模式”和“盆景模式”,塑造都市山林,体现红楼梦的艺术意境。现场还特意展示了吴良镛先生的设计手稿。
开展当天,吴良镛先生的学生、原南京市规划局局长苏则民也来到现场。“吴先生对南京城市规划的一些见解、主张,给南京城市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告诉记者,无论是南京的城市总体规划,还是门东门西的旧城改造,都秉持了他一贯的设计理念。“这次展览上,除了有吴先生的各类创作作品,还展示了不少设计手稿,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很丰富,十分有看点,可以让大家很好地领略到吴先生的学术风采。”
据悉,该展览于5月29日至6月30日在南京金陵美术馆一楼1号厅、 2号厅面向市民开放。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吴良镛先生《我的百科人生》新书发布及系列学术交流和公共教育活动。
- 南京
- 2022-05-29 22:16:04
- 南京
- 2022-05-29 22:13:01
- 南京
- 2022-05-29 22:12:23
- 南京
- 2022-05-29 22:04:56
- 南京
- 2022-05-29 2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