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7 日,中科院图书馆处某位负责落实此事的老师向记者证实,网传的近 " 千万级别 " 续订费用和停用知网访问一事属实,中科院各大所正积极应对因停订知网带来的影响。自 4 月 20 日起,停用 CNKI 数据库。以后会用万方和维普替代,查不到的文献可以用文献传递等方式。
近年来,知网多次因频繁涨价遭高校抵制。至少有 6 所高校曾发布公告表示暂停使用知网。不过,在停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内容的独有性以及其资源整合的一站式搜索在其他数据库很难实现,大部分高校迫于各种压力又继续与知网合作。从这个角度来看,中科院能否顶住压力,永久停用知网,具有指向意义。
不得不认承认,很多论文写作和文献查询,对知网 CNKI 数据库有着绝对的依赖性, 知网因此具有近乎说一不二的定价权。结果是,知网不停涨价,很多订阅用户不得不每年支付更多费用。一方面嫌贵买不起,一方面又不得不用,只能捏着鼻子埋单。像中科院这样的大牛单位,忍气吞声多年,终于公开说不。18 日,中国知网在回复另外一家媒体时则表示上述情况 " 不属实 "。这一事件真相究竟如何,一时还难以判断,但有必要厘清两个问题。
第一,知识收费是好事。知网的服务收费,客观上可以起到保护知识产权的作用,让知识付费成为社会共识。从这个角度来讲,用户特别是高校、科研院所,也要改变观念。过去免费或者收费低使用习惯了,现在收费或者收费涨了自然不太乐意,但知识付费将成为社会常态,作为科研单位和高校,最该做的是,做出高质量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因为这些论文成果,也将成为别人付费使用的对象。
第二,是问题核心,即知网的收费和涨价是否合理。其实知网的文献并非原创,它不过是一个录入整合平台。一个说法是,目前知网掌握了核心的版权资源,或者把绝大部分期刊的版权资源都买断。不过,去年年底,知网因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状告擅自收录其论文并收费,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如果知网录取他人论文是出于垄断,为了赚取更多暴利,那么就需要相关部门出来管管了。
知网整合核心期刊论文和文献,再有偿提供给用户,收取一定的利润,并无不妥。但是,如果恣意滥用版权实施垄断高价,破坏、妨碍并制约相关市场竞争,就要受到反垄断法的审查和惩治。同方股份财报显示,仅 2020 年一年,同方知网主营业务收入 11.68 亿元,毛利率高达 53.93%;2021 年上半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4.96 亿元,毛利率达 51.30%。作为一家企业,知网利润率已经不低了。
论文和文献不同于一般商品。它更多传播知识推进科学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功能。如果知网 " 只认钱不认知识 ",损害的不仅是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还可能阻碍我国的科研工作。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知网是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自称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希望知网走过这么多年,别忘了初心。
现代快报 + 评论员 曹玉兵
- 南京
- 2022-04-18 17:54:44
- 南京
- 2022-04-18 14:13:08
- 南京
- 2022-04-18 13:43:24
- 南京
- 2022-04-18 1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