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日前,中国物理学会发布了首批 " 中国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 名单,东南大学物理学院等 22 个基地获得首批认定。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教学和科研之余,东南大学物理学院成立了一支 " 追光 " 科普团队,先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这群 " 追光 " 的老师走进全国近百所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在学生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一年 100 场科普活动,他一个人承担了近 50 场
2021 年,东大物理学院用 100 场科普活动献礼建党百年。从城市到乡村,许多学校都留下了 " 追光 " 科普团队的师生的足迹。
△吕俊鹏的百宝箱
其中,东南大学物理学院校青年首席教授吕俊鹏一人承担了四五十场科普活动,平均下来一个星期一场。
出生于 1986 年的吕俊鹏,读书期间就在导师的带领下做过许多科普活动,他被这种深入浅出的科学讲解方式深深吸引,也被每个孩子认真聆听的模样深深触动。
2017 年,吕俊鹏加入东南大学,也将这样的习惯带进了物理学院,这与东大物理学院科普育人的理念不谋而合。
其实,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在教学科研之余一直致力于科普。许多师生都先后进入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为学生们带来鲜活的物理知识。吕俊鹏加入后,更为学院注入了新鲜的 " 血液 "。
面向不同人群,致力于让更多人爱上物理
当前,随着工业生产的进步,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偏向于选择较好就业的专业领域。而物理学作为基础学科,反而受到了忽视。
" 这也体现在我们每年的招生人数上。" 吕俊鹏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个例,即使放眼全球,选择物理学的人都要大大少于选择工科的人,但其实像电子信息、人工智能、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都是物理。
△吕俊鹏在演示
吕俊鹏暗暗告诉自己,他希望通过一场场的科普活动,让更多学生认识物理、爱上物理。
在讲课时,吕俊鹏就会通过 " 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和微电子、集成电路有什么关系?" 等类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科的应用前景。
此外,客观来说,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确实上升了一个难度,有不少同学因为困难就失去了对物理的兴趣。吕俊鹏感慨地讲:" 从更实际来说,我们也希望科普能让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从而保持成绩稳定。"
除了中小学生,科普团队的老师也面向高知人群、领导干部、业余爱好者等群体开展科普活动。吕俊鹏说,物理学的范畴非常广,涵盖内容也极其丰富。除了声光电等基本知识,关于宇宙、行星、黑洞的 " 高能 " 话题,以及物理学的前沿研究,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对此,科普团队也会定期向专业人群讲解。
" 双减 " 背景下,对科普的需求更加旺盛
" 双减 " 背景下,中小学校和师生对课外科普的需求更大。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小学生对物理的认知也非常渴求。但是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将复杂的学科知识简单阐释,这也更加考验 " 追光 " 教师的功力。
" 直接和他们提复合材料,学生们根本没有概念,也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是通过设计一些日常生活里能看到的小实验,让大家近距离接触,可以增添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吕俊鹏说,物理其实就在身边,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吕俊鹏从生活中找灵感,设计了许多有趣实验。比如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吕俊鹏的展示更为生活化。洗衣机的螺纹管,如果内外两层均是螺纹的,那么在甩动时,则会产生哨子般的响声;如果内层是平滑的、外层是螺纹的,则不会产生类似的声音。" 这就说明声音的产生是震动的原理。"
△吕俊鹏的百宝箱
这些小工具也成为了吕俊鹏 " 百宝箱 " 里的重要元素。3 月 2 日,在吕俊鹏的实验室,记者看到了这只 " 百宝箱 "。吕俊鹏说,这些 " 宝藏 " 是他 11 年的积累。
高脚杯、螺纹管、巧克力塑料盒等生活常见的物品,可以演示几十种不同的物理实验。吕俊鹏告诉记者,其中既有从国外背回来的,也有自己 DIY 手工制作的。这些年,吕俊鹏就带着它深入中小学,送去几百场科普教学。
物理科普圈粉无数,不少学生重燃物理热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吕俊鹏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愈来愈多的学子重燃对物理的兴趣。
△吕俊鹏在演示
在一所中学讲课后,一名学生对吕俊鹏说:" 教授您上次的讲座让我又对物理重新感兴趣了,初中的时候接触物理其实蛮喜欢的,从高中的题目开始就感觉又不太感兴趣了。" 简简单单的话语,蕴含了一名学生重拾的对物理的兴趣,也给了吕俊鹏偌大的鼓励。
不仅是学生,就连老师也从吕俊鹏的科普教学中收获不少。盐城亭湖中学的一名老师听过讲座后备受触动,他告诉吕俊鹏," 向您学习,您提到的很多实验可以在高中做,楞次定律的实验对高二学生的冲击会很大。"
此外,吕俊鹏还圈粉了一大波学生,收获了一群 " 迷弟 " 和 " 迷妹 "。他回忆," 在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校区讲课后,台下有几十名学生找我签名,留下了对他们的祝福。"
做有情怀的 " 追光 " 教师,为更多孩子点亮科学之光
在采访中,吕俊鹏也分享了自己的童年经历。"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本科学习时选择了信息专业,研究生阶段才选择了物理。"
为此,吕俊鹏也更能体会到边远地区和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 今年,我们也计划与公益组织联手,深入更偏远的农村学校,为更多孩子点亮科学之光。"
△吕俊鹏在演示
其实,高校教师的科研和教学任务繁重,能在空余时做这么多场的科普活动,难免不是一个挑战。但是这群 " 追光 " 教师仍在坚持。
吕俊鹏说:" 我最现实的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讨厌物理。只要在科普教学中,每一个人都能认真听,同时听得开心,享受这个探索和认知的过程,我就非常满足。"
这种内心的获得感激励着他们,同时做一名有情怀的教师也驱动着他们。
" 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普及知识是一份社会责任。在我们眼里,科研和科普同样重要。尤其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除了做好教学和科研,更要做好社会服务。" 吕俊鹏坚定地表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 追光 " 科普团队不断扩容,未来还计划融入其他学院
在东大,像吕俊鹏这样的教师还有许多。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 " 追光 " 科普团队,同时,该团队也吸引了许多学生。
吕俊鹏欣慰地说," 大家都是主动报名参与。" 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也让科普活动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党委书记潘勇涛介绍," 追光 " 意为追寻 " 信仰之光、理想之光、科学之光 ",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科普讲座和动手实验活动,教育、引领和帮助全社会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潘勇涛指出,在 " 追光 " 科普团队的努力下,这条连接 " 大科学家 " 和羽翼未丰 " 小小鸟 " 的知识桥梁变得越来越牢固可靠。" ‘追光’科普团队将在每年近百场活动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科普供给方式提升科普成效。"
" 作为高校的一名教师,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同时要服务社会。我们现在基本形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整套科普服务体系。" 潘勇涛表示,下一步,他们还计划整合各个学院的科普资源和志愿服务团队,打造一个涵盖更多学科,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组织,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通讯员 唐瑭 现代快报 + 记者 李楠 / 文 赵杰 / 摄
- 南京
- 2022-03-07 14:37:31
- 南京
- 2022-03-07 14:37:02
- 南京
- 2022-03-07 14:34:29
- 南京
- 2022-03-07 13: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