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谷伟)传闻许久,互联网健身平台Keep,终于在日前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上市。不过,年营收11亿的数据背后,其2021年前三季度调整后净亏损却达到6.96亿元,相比此前大幅扩大。另一方面,被称为“美版Keep”的美股互联网健身第一股Peloton,却在一年多时间里股价暴跌逾八成。互联网健身的故事,究竟该怎么讲下去?
抢跑上市,亏损扩大
△Keep股权架构
2015年上线的互联网健身平台Keep,从去年年初开始就多次传出上市消息。2月25日晚间,Keep正式向港交所递表,拟于港股主板挂牌上市。之前,Keep与乐刻运动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健身领域的两大领跑者,也是最有希望率先上市的两大平台。如今,Keep在上市道路上抢先一步。
今年31岁的王宁,毕业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4年,在处在毕业期的王宁,恰逢失恋,决心减肥,短短七八个月时间从180斤减到了130斤,对外讲了很多次健身故事后,他决定做一款健身App,并得到了泽厚资本的300万元天使轮投资。
这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成为Keep互联网健身之路的起点。企查查信息显示,2021年1月,Keep完成F轮融资,由软银领投,跟投机构包括Coatue、贝塔斯曼亚洲、高瓴资本、腾讯投资、五源资本等,当时融资3.6亿美元,估值达到20亿美元。从2014年开始,8年间,Keep共收获9轮融资,投资方大牌云集。
而招股书显示,目前王宁持有Keep 18.61%的股权,并控制30%以上的投票权。几名联合创始人彭唯、刘冬、文春鹏分别持股2.26%、1.18%、1.16%。GGV(纪源资本)持股16.14%,为最大的外部股东。软银则通过SVF II Calorie Subco (DE) LLC持股10.39%。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1年中国健身人群达3亿人,为世界之最,预期到2026年将达到4.2亿人。与此同时,中国健身人群渗透率仅为21.5%,而美国和欧洲分别为48.2%和41.2%。中国健身人群去年平均支出为2596元,远低于美国的14268元,显示出强大的增长潜力。
该机构预计,中国健身市场规模将由2021年的7866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1.4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5%。其中线上健身市场将由2021年的3701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89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9.3%,显著高于线下市场。
Keep招股书表示,其2021年平均月活跃用户达3440万,为中国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其平台提供超过13000节直播课和10000节录播课。
2019年、2020年,Keep分别实现营收6.63亿元、11.07亿元,2021年前三季实现营收11.59亿元。不过,营收持续增长的同时,其2021年亏损却明显放大。2019年、2020年,Keep经调整净亏损3.66亿元、1.06亿元。
但2021年前三季度,其经调整净亏损达到6.96亿元。公司表示,这是由于对长期盈利能力的信心加强,当期策略性地增加了在流量获取和品牌推广方面的支出。2019年、2020年,Keep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2.96亿元、3.02亿元。到了2021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字猛增至8亿元。
主要收入仍靠卖货
△Keep产品示意图
Keep表示,其主要产品包括线上健身内容、智能健身设备和配套运动产品。此前,从最早做App开始,围绕互联网健身的一大问题就是,如何盈利。
而从Keep如今的收入构成来看,自有品牌产品的销售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分别占比达59.7%、57.5%和55.1%,尽管逐年下降,但至今仍稳占五成以上。与此同时,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收入占比分别为22.8%、30.5%和32.8%。广告收入占比则由17.5%降至12.1%。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刘贵仁认为,对互联网健身品牌而言,其优势在于收费模式灵活、客单价以及经营成本较低,与现金流能力弱、运营能力不足的传统健身房相比,互联网健身品牌可立足于优质运营和服务,实现依靠线上内容与运营吸引用户、依靠线下私教、团课服务水平增加用户粘性,形成“线上+线下”的闭环运营。
Keep此前一度进军线下市场,推出了“Keepland”品牌健身房。但2019年以来,Keepland大举收缩关店,仅保留北京的门店。不过,其对线下市场似乎仍未完全放弃。近日,Keep对外宣布,Keepland将与传统健身房展开合作,推出“优选健身馆”,预计年内开出100家门店。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健身房会员渗透率仅为3.2%,远低于美国的23.5%和欧洲的41.2%。巨大潜力之下,众多玩家加速角逐。
以线下小规模健身房为主的乐刻运动去年8月底获得新一轮战略融资,投资方为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这是乐刻运动去年获得的第三笔融资。前两轮融资中,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恩宝资产和58产业基金。在“互联网健身第一股”的角逐中,乐刻被认为是Keep最有力的竞争者。仅仅数年间,乐刻全国门店数已拓展至近800家。
去年5月,以团课起家的另一互联网健身品牌超级猩猩也获得了中金资本数亿元的E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0亿美元。其门店数去年达到200家左右。
刘贵仁认为,“与其讨论Keep未来的盈利前景,倒不如说我们对互联网健身赛道的发展前景更为看好,疫情使得消费者对健康的程度更加重视,健身行业将加速洗牌,互联网健身品牌在居家风潮的带动下预计将迎来发展机会,增长可期。”
互联网健身故事怎么讲?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Keep递表冲刺上市的同时,被认为是互联网健身鼻祖的美国上市公司Peloton,却在爆发式增长之后,又极速被资本抛弃。从2020年3月的17.7美元,到2021年1月的171.09美元,Peloton股价暴涨近9倍,但到今年1月28日,其股价已跌至20.81美元,跌幅高达88%。
以销售可联网动感单车起家的Peloton,在2020年疫情“居家经济”带动下,市值暴增。但随着疫情缓和,其业绩却远未达到市场预期,股价也一落千丈。其业绩在短暂盈利之后,也重新陷入大幅亏损,并预计2023年前均无法实现盈利。公司近日更是陷入“卖身”传闻。
从业务模式来看,Peloton与Keep较为相似,均以销售智能健身设备和线上健身内容订阅为主,但知名做空机构香橼曾持续看空Peloton,认为其商业模式存在明显缺陷。香橼一度建议Peloton收购半成品食品销售商Blue Apron,扩展健身食品业务。而实际上,食品是Keep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其招股书显示,公司提供价格在9元到419元的健康食品。
Peloton讲不好的互联网健身故事,Keep能不能更好地讲下去?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刘贵仁认为,健身器械、科技健身等领域预计都将受益于政策迎来发展利好。
然而机遇同时也意味着挑战,随着下场竞争的玩家日益增多,刘贵仁认为,未来互联网健身的竞争维度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自有健身产品的竞争,各互联网健身品牌将积极研发与推出新的智能运动产品;二是供应链的竞争,华为、小米等巨头相继下场,或将对仅具备硬件生产能力的中小厂商形成降维打击;三是线上运营的竞争,订阅会员及线上付费内容是当前互联网健身品牌的主要盈利渠道,如何在同质化产品中脱颖而出,是各品牌留住用户的核心所在;四是线下布局的竞争,互联网健身短期内无法完全替代传统健身房,健身专业选手及爱好者对于健身场地及专业器材的刚需还将长期存在。
- 南京
- 2022-03-01 20:22:14
- 南京
- 2022-03-01 20:10:48
- 南京
- 2022-03-01 20:04:54
- 南京
- 2022-03-01 20: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