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伟娟/文 赵杰/摄)口袋公园、市民广场、城市商圈……在城市公共空间里走累了,坐下来歇一会儿,欣赏一下热闹的街景,或是看看来来往往的人群,都是一番别样的体验。然而,这种体验有时会因为缺失座椅而成为一种遗憾。1月18日,参加江苏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委员陆续前往住地报到,省政协委员、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这次参会带了多个提案,其中一个就是小小的座椅问题。他建议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增设座椅,为市民打造一个“可以坐下的城市”,表面上看,不过是设置一些座椅,但“小座椅”体现的却是一座城市的“大治理”“大关怀”。
△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
吴先斌说,他调研了一些地方,发现很多城市的公共空间,建设得很美,但是忽略了一个小元素,就是缺失座椅。“以南京市长江路为例,基本上在100米左右就有一个长椅供人休息用。而新街口商圈,虽然人流量大但配备的休息椅密度反而小,这使得市民不得不坐在花台边上休息。但是花台、石凳这样的位置,一坐下来冰冰凉凉的,有时人们也不敢坐。还有一些店面的室外开放座位,往往都摆放‘非消费勿坐’的字样,让市民也是没地方坐。”
在调研中,吴先斌还发现,有些用实木或塑木条简单搭建而成的长椅,由于木条间空隙过大就会坐得硌人,有时还会卡肉;还有些座椅投用时间长了,出现松动破损,甚至有污渍没能及时清洗,让市民不愿意就座。在吴先斌看来,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还在于对精准满足市民需求的服务意识不够,以及城市治理的创新意识不足。
为此,吴先斌建议在城市公共空间增设座椅,为老百姓打造一个“可以坐下的城市”。那么,如何做到呢?吴先斌说,首先,从政府层面上要重视小座椅所包含的大文化的意义和内涵,要以此为扎实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助力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其次,要实现以人为本,切实满足老百姓舒适生活的需求。座椅设计应从使用者需求出发,鼓励公众参与方案设计。政府和社会充分互动,鼓励企业和市民参与公益捐赠和养护活动,扩大公众参与范围。公共座椅既要考虑实用便利,确保安全可靠、简洁大方、经久耐用、便于养护,也要考虑视觉效果和艺术体验,使之成为一道城市风景线。此外,还可以动员沿街商户,在适宜的区域,利用外摆位,在非高峰营业时间开放座椅,供市民休憩。
最后,吴先斌强调,要落实管养长效机制,明确各类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的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公共座椅长效投入机制,健全养护管理机制,加强休憩座椅的日常巡查、清洗保洁及养护维修,杜绝失管失养,确保座椅安全可靠、功能完好。
- 南京
- 2022-01-18 17:24:10
- 南京
- 2022-01-18 16:54:48
- 南京
- 2022-01-18 15:09:30
- 南京
- 2022-01-18 14: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