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马力1.2万匹!江苏沿江沿海港口最大的多用途应急救援拖轮启用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12月21日上午,江苏省沿海海上应急能力建设现场会暨“苏海01”轮入列仪式在南京五马渡码头举行,江苏省副省长储永宏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苏省水上搜救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及南通市分管副市长参加会议。



橙红色的外观,六七层楼高的舱室,宽敞的甲板,12月21日上午的五马渡码头上,“苏海01”轮是全场当之无愧的焦点。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该轮由芜湖造船厂于今年11月建造完工,船长78米,船宽18米,型深8米,吃水5.2米,最大载重3429吨,最大抗风等级12级,船舶最大续航能力10000海里,可连续海上工作30天,具有水灭、泡沫、化学等灭火系统,拥有23个房间,可满足50人住宿,主甲板面积约500平方米。



这艘1.2万匹马力的多用途应急救援拖轮,在江苏省内堪称马力最大,功能也格外强大。投用后,具备海上人命救助、财产救助和环境救助等多用途功能,可在12级风力以下对海上风电设施、船舶等施工人员实施转移,救助落水人员;拖带失控、碰撞等遇险船舶及设施;进行火灾应急处置,溢油应急回收;具备中高频、甚高频等中远距离通讯和5G及卫通视频通话;可一次性提供600吨淡水, 850吨燃料供应保障,可提供沿海大型船舶设施拖带、海上风电建设维护等作业服务。



据介绍,“苏海01”轮的列编填补了江苏省自有大马力拖轮应急救援的空白,增强了海上极端恶劣天气的应对能力。率先在南通投用后,将进一步提升江苏沿海特别是南通海上应急保障水平,标志着江苏沿海海上应急保障能力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储永宏在讲话中指出,沿海海上应急能力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人民至上、推进共建共治、落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夯实基础,全面提高海上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构筑起海上安全最后一道防线。



江苏沿海是全国潮差最大的无遮蔽海域,拥有全国最大的中心渔港、最大的海上风电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沿海水上水下活动渐趋频繁,每日有海上施工运维船舶310余艘、渔业船舶2200余艘,数以千计的人员在海上活动,给沿海海上应急综合保障能力提出很高要求。2021年,省水上搜救中心共组织防抗寒潮大风7次、浓雾天气55次,组织海上人员防抗台风撤离2次 ,共处置海上险情130件,成功救助759人,救助船舶59艘,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据悉,《江苏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全国领先的海洋产业创新高地,到2025年实现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1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的宏伟目标。

沿海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安全。江苏省水上搜救中心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更将以“苏海01”轮入列为示范,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加大应急设备建设投入,全面掌握应急资源动态,完善搜救联动机制,加强任务统筹协调,不断提升海上搜救应急现代化、专业化水平。

(江苏省海事局供图)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