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首页 > 快报聚焦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汇聚新质生产力澎湃动能



时值初夏,生机盎然的江苏大地上,澎湃着发展的新动能。近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江苏。向“新”而行,江苏正围绕自身优势,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加速培育未来产业。

传统制造“变形记”

江苏是科教大省、制造业大省,传统制造业是江苏厚实的“家底”,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这里,生产一线涌动着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活力与动能。

走进常州市武进区东方特钢有限公司轧钢车间,一条条火红的钢材从管道滑出,经过自动清洗、降温,冷却为精钢,整个过程花费时间为2分30秒,没有工人参与,全凭机器运作。

轧钢车间


“目前公司的自动化率达到100%,数字化和智能化率达到90%以上。”东方润安集团炼铁厂副厂长张培强介绍,自2021年集团力推“智改数转”赋能钢铁制造后,炼钢效率提升了25%左右。自动化率的提高,让工人从一些繁重的岗位中解脱出来。传统的“体力炼钢”变成了“一键炼钢”。

无锡一棉(企业供图)


在传统的纺织领域,插上“数字翅膀”、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的企业比比皆是。创建于1919年的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原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就是其中之一。在该公司长江车间,抓包机、梳棉机等各种设备整齐排列、有序运作,偌大的车间基本看不到纺织工人。自2017年智能化改造大规模实施,该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15%、运行成本降低11%、劳动强度降低30%。

无锡一棉(企业供图)


作为“百年老厂”,无锡一棉还一次次开创纺织领域的技术先河。在无锡一棉,记者看到了全球量产最细的棉纱线。

目前市场上常见棉纺织产品支数在32支到50支之间。而世界上最细的棉纱线是“300支”,仅有人类头发丝的三分之一。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蔡赟告诉记者,“一克棉花不断拉细至500米长,这样生产出来的纱线就是‘300支’,这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纺织技术。”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乔标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全过程各领域,统筹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体系整体向更高效率、更高附加值、更可持续方向演进升级。

产业集群“向新而行”

新质生产力不仅让传统产业“改头换面”,也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江苏制造业发展的“新”,体现在产业结构上。江苏实现制造业31个行业大类、179个中类、609个小类全覆盖,是全国制造业门类最全的省份。

一组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1.3%、49.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外贸出口比重达33.6%,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额达1949亿元、居全国第一。

蜂巢能源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备受瞩目。位于常州的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芯、模组、电池包、储能柜等,是全球首家实现无钴汽车动力电池量产的企业。“目前,蜂巢的飞叠工艺实现了0.125秒/片的叠片速度,相比传统叠片技术,单片效率提升超200%,设备占地面积减少45%,单条电芯产线最高生产效率可达24PPM,即一分钟可以生产24支短刀电池。”工作人员介绍。

蜂巢能源


不断更新的技术带来了不断升级的产品,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户。蜂巢能源品牌宣传部高级经理荆晓强提到,“生产中所需要的正负极材料,可以直接联系常州的上游设备厂商,当天就能送达;而下游的整车制造工厂如果有需要,物流也基本可以在一天内完成。”

常州浩万新能源


常州浩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周维也有同感,“电动机、电池、电控是新能源汽车核心三部件,不用出常州,就基本可以把一辆车的配件找全。”

常州浩万新能源


产业链的集聚,延伸到了整车制造。得益于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和薪火相传的制造业基因,常州新能源发展基础坚实、优势明显。在理想汽车常州制造基地焊接车间内,数百台工业机器人不停挥舞,智能化物流运输车和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穿梭其中,现代化的车间整洁有序、繁忙高效。在这里,平均每40秒,就有一台新能源车下线。

理想汽车 刘畅/摄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蔡笑天认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通过整合使用优质和新型生产要素,形成高水平高能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萍表示,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将突出“群链企”协同,加快打造新型电力装备等5个世界一流,新材料等5个国际先进,航空航天等6个全国领先的集群方阵,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工业母机、工程机械、工业软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快打造一批国际领先的卓越产业链,深入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建立超5000家的重点企业库。

未来产业照进现实

戴上MR眼镜,你可以在太空观察宇宙浩瀚,也可以穿越到绿茵场上体验一把高尔夫……在江苏省昆山元宇宙产业创新中心,元宇宙带来的超前沿体验酷炫又好玩。

元宇宙企业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秦珊珊告诉记者,元宇宙产业园已聚集了各类重点企业68家。“我们把和元宇宙产业相关的企业集聚起来,做到‘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未来,昆山还将加快推进行业领军企业招引,构建涵盖硬件研制、软件开发、内容创造、应用创新的全链条产业。

在苏州张家港市区街头,随处可见一款绿色新能源公交车,与众不同的是,这种公交车使用的是氢能。氢能产业是新能源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供图)

成立于2016年的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核心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成立仅8年,国富氢能已实现了加氢装备及供氢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并填补了高压加注、大容积车载供氢系统、大规模液氢制储运装备的空白。

如今,苏州依托完备的产业基础,推动形成张家港、常熟“两核”先导创新,相城、昆山、苏州工业园区等多县级市(区)产业支撑,全域多场景联动的氢能产业发展布局,全力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并抢占产业制高点。

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高清表示,今年省重大项目清单中,制造业项目(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项目)共245个,占产业项目比重达92%;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数量184个,增幅近25%;科技创新平台类项目及第三代半导体、氢能等未来产业项目明显增多。

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倪菡忆介绍,江苏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当前,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江苏产业发展需要,正加快构筑重大创新平台矩阵。瞄准未来网络、量子技术、合成生物、类脑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赛道,布局80个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催生新产业新动能,同时出台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5个100”行动。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卢河燕/文 刘畅/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