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特殊的“开学第一课 ”抗日山碑刻“开口讲故事”

8月31日,连云港市赣榆区抗日山烈士陵园,一群来自抗日山小学的同学在志愿者的陪伴下,集体感受了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与往年不同,今年的祭扫活动借助科技力量,让沉睡的碑刻历史“活”了起来。

抗日山是中国唯一以“抗日”命名的山,安葬着800余位八路军、新四军烈士,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兴建的抗日烈士陵园。然而,岁月的侵蚀导致许多碑刻文字逐渐模糊。“碑文是烽火岁月最直接的见证,急需数字化保存。”抗日山管委会主任贺龙广道出了心中的担忧。

今年,这一困境在国网连云港市赣榆区供电公司与抗日山管委会的共同努力下迎来了转机。了解到陵园在碑刻电子化工作中面临的设备与技术难题后,“连心电”志愿者携带高清相机、无人机等设备,对碑刻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采集,精准留存每一处细节,还将每块碑刻背后的英雄故事制作成内容严谨的AI短视频,并为每段视频生成二维码,编入抗日山的碑刻手册中。

当天,志愿者带领抗日山小学的孩子们来到抗日山,通过参观纪念馆、瞻仰陵园、敬献鲜花等方式,铭记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在活动现场,志愿者向学生发放了精心准备的《抗日山碑刻》手册。孩子们扫描碑刻手册上的二维码,一段段鲜活的AI短视频即刻呈现:英雄的坚毅面容、激烈的战斗场景、珍贵的历史细节,通过影像与声音清晰重现。这些短视频宛如一部部微纪录片,将尘封的历史故事缓缓道来,让在场学生直观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以前的扫墓基本是敬礼和献花,这次的形式更能让我记忆深刻!”抗日山小学学生郑守栋说,“我们扫二维码,里面就弹出视频,就像看电影一样,讲了烈士叔叔是怎么打仗的,感觉英雄的故事一下子就跑到心里去了。以前看碑上的字很多不认识,也觉得离自己很远,现在觉得他们特别真实,特别伟大。”

“连心电”志愿者茆峻铭表示,团队在制作视频、采集碑刻的过程中,也通过史料研读深化了对英烈精神的理解:“我们不仅用高清设备保存历史细节,更想用新时代的科技手段打破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局限,让英雄故事被更多人听见、记住、传递。”

这场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以数字技术为桥梁,敲开了新一代与红色历史对话的大门。当模糊的碑刻借助科技“开口”讲述过往,红色记忆不再是遥远的文字,而是触动人心的鲜活故事,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历史认同与爱国情怀的种子,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通讯员 孙岩 滕洁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