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李国振 王军 实习生 吴佳楠 记者 葛小林)今年4月,常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迎来成立30周年纪念。30年来,常州的见义勇为事业蓬勃发展,在弘扬社会正气、维护公平正义方面成绩斐然,得到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原理事长贾春旺的肯定,还在中央政法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交流会上分享经验。
据悉,常州市始终将见义勇为工作融入城市发展全局,30年间,全市共奖励见义勇为人员12.1万人次,发放奖金超1.19亿元,涌现出众多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见义勇为先进典型,让见义勇为成为龙城大地的鲜明标识。
健全机制,凝聚发展合力
“我们主动将见义勇为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平安常州建设和公安中心工作大局,以‘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服务见义勇为人员’为宗旨,不断提升见义勇为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社会化水平。”常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黄广余介绍。
据介绍,2019年,常州市政府成立由15个部门组成的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工作委员会,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并在市公安局设立办公室。同时,出台多项文件明确部门职责,为见义勇为事业发展筑牢制度根基。
目前,全市构建了“市、区基金会,乡镇(街道)工作站,社区工作室”四级网络,拥有165个工作站和685个工作室,实现组织体系全覆盖。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获评省级4A级慈善社会组织,并将9月29日设为全市见义勇为宣传日。此外,基金会联合多部门出台系列文件,建立多部门参与的线索举荐联动机制,在公安微警务设置举荐通道,严格资金管理和制度建设,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打造25个特色品牌,推动见义勇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强化激励,营造浓厚氛围
近年来,常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积极创新宣传形式。每年组织“9·29”集中宣传周活动,四级联动,利用大量电子屏和户外大屏播放宣传内容,举办主题活动和知识竞答,宣传进社区、网格、学校、企业,线上线下结合,扩大影响力。
在权益保护方面,基金会修订完善制度文件,落实“八项”服务举措并拓展优待措施,常态开展慰问活动,为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属提供保险、医疗、就学等多方面保障,解决后顾之忧。
“我们常年为烈士、牺牲人员家属和伤残人员缴纳团体意外伤害险、综合团体医疗保险,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购买重大疾病、意外费用补偿、团体医疗保险等,对市政府以上奖励的见义勇为先进人员提供‘一对一’贴心服务。”常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敏方介绍,他们还在市区七大医疗机构开通救治绿色通道,每年组织获得市政府以上奖励的见义勇为人员和牺牲人员家属进行健康疗养和健康体检,并聘请3名公益律师和3名心理专家为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属提供法律咨询和心理关爱。动态调整伤残补助标准,年度抚恤金最高达9.5万元;重点加强见义勇为困难家庭帮扶,帮助解决难题300余个。
融合联动,延伸治理触角
为强化联动融合,服务社会治理,基金会不断拓展见义勇为网格治理触角。发动7万名物业人员、1.4万名网格员、10万名保安员、1.8万名快递员参与。制定多项奖励办法,吸引14万人投身群防群治和见义勇为。
基金会联合公安建立“网格+警格+义格”联动融合机制,将见义勇为工作纳入派出所主防清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