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从AI到VR,一课穿越千年!树人附小学子解锁书籍前世今生
   在博物馆探寻印刷术的壮阔发展史,与AI数字人毕昇不期而遇;在奇幻的VR虚拟空间中,跟着孔子、孟子、苏轼等大文豪吟诗作对;在轰鸣的智能车间里,看巨大的机械臂将成堆的书本精准码放;在古法制书区,针线穿梭间,一本本“古籍本”在手中诞生……11月21日,南师附中树人学校附属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来到了江苏凤凰新华印务集团,开启了一趟“探索一本书的诞生”社会实践之旅。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由现代快报和江苏凤凰新华印务集团联合打造。

AI数字人毕昇“现身”科普,溯源千年印刷文明

在凤凰印刷文化博物馆,学生们沿着历史长河溯源而行。AI数字人毕昇演示活字印刷、会移动的《清明上河图》、邮梦小站……同学们目不暇接。六(3)班王宇珏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我在这里看到了汉字的演变,从甲骨文到隶书、楷书、行书;还看到了造纸术的变革,有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这些伟大的变革,都是古人倾尽心血、思考努力的结果。以前我只是在课本里看到的人物,今天在博物馆里,AI数字人毕昇就在眼前为我演示活字印刷,这样的技术非常震撼。印刷术看上去很遥远,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少被看见,实际上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饾版游戏、铅活字印刷术、姓氏寻踪……馆内精心设计的每一个印刷游戏都能让同学们在好奇中解锁新鲜的知识,六(1)班朱怡欣、徐芃芃、管子荣几位同学对此印象深刻,“我是第一次玩饾版游戏”“我做了一个漂亮的荷叶,很好玩”“古人太有智慧了!”

参观中,一面布满了各个年代教材的展示墙更是让同学们发出阵阵惊呼,“啊!这是我们的语文书、数学书”“这是我们的补充习题啊”……看到自己熟悉的课本,孩子们激动不已;老师们也找到了自己学生时代用过的教材,瞬间被拉回青春记忆。

解锁一本书的“诞生”密码,智能车间见真章

带着对历史的敬意,同学们来到智能车间,再一次被科技的力量折服。巨大的轮转胶印机、折页机、AGV智能小车、机械臂码垛系统……现代印刷技术的智能化程度让大家非常惊讶,尤其是听到讲解员老师说这里的机器一天能印刷几十万本教材,孩子们更是钦佩不已。六(2)班的李曜丞同学第一次见到了“大大的印刷机”,了解到废稿如何被智能处理,看到了平常使用的语文书、数学书等教材,以及新华字典等,他说:“我们国家现在的科技非常发达,让我们学习变得更方便了。”六(7)班卢明泽同学对在车间不停穿梭的智能小车充满好奇,“它可以感应身边的障碍物,可以自己去充电。”作为学校的“科创小明星”,他对科学知识包括机器人、编程等非常感兴趣,他说:“我以后也想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也想设计出智能机器,给人们带来便捷生活。”

VR体验馆变身别样课堂,跟着古人吟诗作对

来到VR沉浸式体验馆,同学们戴上VR眼镜,跟随卡通导游“凤小凰”在虚拟世界中,穿越时空与古代文豪一起吟诗作对;乘上灵龟探秘水下古城……六(8)班毕紫慧同学告诉记者,“我见到了很多古代名人,有孔子、孟子、苏轼,他们就在我们眼前吟诗,听到熟悉的古诗时,我们都一起跟着读了起来。”“很好玩,很震撼!”第一次体验VR项目的六(5)班的林知欣同学说,“当我听到苏轼吟诵‘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我们早就背过,都很熟悉,大家都跟着背了起来。后来,我们还跟着灵龟钻到水底一座古城,又乘坐热气球感觉飞了起来,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景象,好神奇啊!”体验馆内欢呼声此起彼伏,这趟别具一格的VR沉浸式学习之旅,让同学们感觉古诗不再是课本上静止的文字,而成了可感可知的立体体验,回味无穷。

针线穿梭古法制书,收获人生第一本线装书

在古法制作线装书体验区,学生们拿起针线,亲手装订起自己的人生第一本线装书。穿针、引线、包边、打结……15分钟后,每个学生手中都诞生了一本精致的线装书。六(4)班杨潇满同学不但很快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还充当起小老师,热心帮助身边的同学,他告诉记者,“我虽然没有用过针线,但是看过奶奶做针线活,不过我制作古籍本的针法跟奶奶的针法方向不一样,不过我跟着老师的步骤很快就学会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他认真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开心地说:“我要把它带回去做错题本。”

这趟融合了历史溯源、科技探秘与亲手实践的社会实践之旅,不仅让同学们解锁了一本书从古至今的诞生密码,更在他们心中深深埋下了传承文化、探索科技的火种。知识跃出纸面,文化浸润心田,这无疑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社会实践课。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袁永红/文 王玉秋晨/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