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科技护航+全民参与!2025南京长江江豚保护主题月启幕,“微笑天使”这样被守护

现代快报讯(记者 卢河燕 文/摄)当长江碧波泛起涟漪,“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跃出水面,标志性的“微笑”瞬间点亮江面。10月23日,“江豚保护号”巡护艇化身移动的新闻发布厅,2025年第七届南京长江江豚保护主题月正式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大家登上巡护艇,沉浸式体验江豚巡护工作,近距离感受“水上—水下—岸线”立体化监测的科技力量。上空无人机在盘旋,水下声学设备静默“聆听”,智慧防控系统持续运转,科技赋能的立体监测体系,让“长江微笑”不仅可听可看,更将被每个人亲手守护。

巡护巡航

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毛海城介绍,本届主题月由江苏省林业局指导,南京市绿化园林局主办,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承办,为期一个月的活动里,系列主题项目如同“生态纽扣”,串联起科研、传播、互动与传承。

无人机和智能监测系统

“成年长江江豚的体长约1.5米,平均出水时间不到一秒,想要精准观测绝非易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梅志刚介绍,过去监测江豚主要依赖巡护员的肉眼观察,效率低且数据准确性难以保障。而长江江豚会频繁地发出声呐信号,平均每6.4秒就会发出一次脉冲串。针对这一特性,团队研发了小型鲸类被动声学监测设备。该设备能收集水中的声音,再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捕捉”江豚声音,同时进行定位。“我们还研发了声光融合的系统,把长江江豚的位置实时同步给无人机和岸上监控,提高江豚观测的效率。”如今,这套在南京落地应用的立体化观测体系,已成为守护长江江豚的“智慧眼睛”,为江豚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目前,江豚保护区内的江豚种群稳定,数量呈增长态势,经评估,现有种群数量约65头。”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张俊介绍,一系列全民参与的特色活动将在主题月期间陆续登场。预计11月9日明城墙中华门将迎来一场特殊的公益跑,3公里折返路线串联起“江豚保护”与“城墙申遗”两大南京印记,线上平台还向全国跑者开放“云端助力”,让运动步数化作生态呐喊。与此同时,从10月15日起向公众征集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与人文精神的影像作品,线下与线上同步开启展览。“全民观测,寻迹微笑”志愿行动打破以往模式,公开招募志愿者,入选者将有机会登上“江豚保护号”巡护艇,参与保护区水域巡护、影像记录与科学数据采集工作。此外,主题月期间,滨江南京长江江豚监测站的江豚书屋、江豚邮局还将开展主题讲解、青少年环保课堂,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长江江豚出水 王竞 摄

“微笑天使”跳跃 蒋宁 摄

“过去,我们愁怎么找到江豚,现在,我们想让更多人看见江豚、爱上江豚。”梅志刚说,立体化监测体系产出的大量长江江豚的影像,不仅成了自然教育的活教材,还能转化为旅游资源。比如可以基于观测数据和影像制定江豚观景指南,让游客知道何时何地能邂逅“微笑天使”,让长江生态之美成为南京文旅新名片。

2025南京江豚公益跑

长江江豚影像展

目前,本届主题月线下活动将开放参与通道,线上互动同步上线。无论是登艇巡护、奔跑助力,还是参观影展、报名志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护豚方式”。长江的微笑,需要科技护航,更需要每一份热爱托举。这个秋天,让我们一起为江豚、为长江,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部分图片由南京市绿化园林局提供)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