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鼓轩 记者 杜雪迎)10月16日下午,“世界文都 阅见鼓楼——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第十期活动如约而至。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研究专家阎晶明,以“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交往”为题,分享新作《同怀: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用文学的温度串联起鲁迅与时代的记忆。
南京鼓楼,是鲁迅思想破茧的重要摇篮。1898年至1902年,鲁迅先生在江南水师学堂、矿务铁路学堂挣脱旧学桎梏,触摸近代科学与维新思潮。现存的矿路学堂遗迹、南京鲁迅纪念馆、鲁迅读书处,仍留存着他从传统士人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型的精神印记。
鼓楼以物理空间承载了鲁迅的青春与觉醒,阎晶明作为深耕鲁迅研究的学者,此次携新书而来,以学术力量激活这份历史遗产的当代价值,与百年前的鲁迅隔空呼应,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也为鼓楼注入了鲁迅研究的学术新声。
书名“同怀”取自鲁迅赠瞿秋白联语“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同怀: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以严谨考据与散文笔法的风格,以独特视角聚焦鲁迅与中共先驱的交往史,为读者呈现立体鲜活的历史图景。书中既呈现了鲁迅为瞿秋白修改杂文、托冯雪峰转送火腿给毛泽东等生动细节,也深入剖析鲁迅对《共产党宣言》的研读、对红军长征的关注等思想脉络。书中还特别剖析“同怀”内涵:鲁迅虽未入党,但其“立人”思想与中共“为人民服务”宗旨形成呼应。阎晶明以毛泽东评价鲁迅为例,指出中共领袖对鲁迅“民族魂”地位的塑造,实为两种精神力量在救国图存中的殊途同归。这种“不求形似,但求神契”的关联,恰是本书最具启示性的发现。
活动现场,读者们专注聆听阎晶明的解读,不时以掌声回应思想的共鸣。这场分享不仅是对“同怀”的深度解读,更是一次跨越百年的精神洗礼,让鲁迅精神在当代读者心中扎根。
分享会结束后,阎晶明还与南京大学张光芒教授一同探访鲁迅读书处。在历史现场的实地寻访中,二人延续对鲁迅精神的探讨,让书本中的文字与真实的历史空间交融。当“阅见鼓楼”的书香与鲁迅的精神光芒交织,这座历史古城正续写文化传承的新篇章,让跨越百年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持续传递。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