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海报奖”“海报人气奖”……近日,南师附中江宁分校高中部高一年级“科学盒子”项目式学习海报评选活动圆满落幕。作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此次评选意味着学校“科学盒子”项目式学习探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开门红。同学们通过这把名为“科学盒子”的钥匙,开启科研之门,以好奇为灯,实践为径,将理论化为创造,潜心钻研、精诚合作,在一次次试错与求索中,读懂了科学的严谨与浪漫。
今年,南师附中江宁分校高中部在高一年级引入“科学盒子”项目式学习。同学们围绕一个个开放式课题,利用“科学盒子”这一专属“微型实验室”,自主完成“提出问题、文献调研、实验设计、数据采集、结论分析、成果展示”的全流程科研训练。该项目旨在引导学生们打破学科界限,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元知识解决真实科学问题,从而系统培养实证研究能力、批判性思维与科学表达水平。
在本次活动中,高一年级的同学们以专属的“科学盒子”为工具包和研究平台,对八大专题展开了深度研究,他们的探索涉及多个前沿且贴近生活的主题,如天文航天领域的微重力、材料科学领域的矿物颜料和水凝胶材料、资源环境领域的抑藻剂和土壤酸碱性、生命科学领域的鱼菜共生、新能源领域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智能检测与控制领域的智慧家居等,涉及生物、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
经过为期数周的准备,学校举行了“科学盒子”项目式学习海报评选活动。经过综合评审,共有24组同学的优秀作品入围海报评选过程,并向全校师生进行了成果展示。经过全体高一同学的线下投票,共有8组海报获得了“最佳海报奖”;经过全体高一师生、家长的线上投票,共有3组海报获得了“海报人气奖”。
“空间环境是一类特殊的极端环境,它不同于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具有强烈的空间辐射、高真空、微重力等特点。这些特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都是人们目前正在探索的领域。其中空间微重力是如何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一直是该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沈裕铭、徐嘉瑞、姚丞、潘峻博4名同学在曹千千老师的指导下,对天文航天领域的微重力进行了探究,通过自制回转器探究重力环境对生物的生长特点,他们通过全流程科研训练,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周小栋、金圣皓、郭演湛、张馨尹4名同学跟随张皓然老师的课题研究了不同抑藻剂对小球藻的去除效果,不仅有助于解决藻华污染问题,还能优化水处理技术、降低环境风险,为绿色抑藻剂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本次实验让同学们收获颇丰,“我们的实验验证了自制分光光度计的可行性,虽然有些不足,但成功对比了不同絮凝剂的效果。未来我们可通过设备优化,如升级自制分光光度计的硬件等,和实验设计改进,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更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多次试验、反复验证。”
从教室到自然,从课本到实践,南师附中江宁分校高中部的科技创新教育,正以“科学盒子”为载体,让学生在触摸历史、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涵养科学精神、提升综合素养,更为培养未来科研人才搭建了坚实桥梁。
通讯员 郑文文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袁永红
(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