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孩子回归校园,课外作业该不该“加餐”?

国庆长假结束,孩子回归校园,即将迎来长达17周的学习生活。面对这段集中的学习期,许多家长开始思考如何规划孩子的学业,尤其是在学校日常学习之外,是否应额外布置课外作业。对此,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南京市玄武区家长总校特聘讲师、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师彭荣辉表示,不可一概而论,家长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避免盲目跟风,要理智而科学地对待孩子的课外作业。他提出三点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助力孩子学业发展。

“首先,父母要明确给孩子布置课外作业的初衷。”彭荣辉表示,正确的初衷是孩子有需要。孩子出现的问题,无论是哪门学科,如果不是一时的困难,而是较长时间内持续出现的问题,甚至是同一类问题,如孩子语文基础不够扎实,或是数学经常计算错误,抑或是英语语法积累不牢固,父母可以借助适当的课外拓展,通过适当的内容训练,以弥补孩子在学校正常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夯实基础,提升自信。这是父母在对孩子学业发展水平状况进行较长时间的关注和分析后,及时采取的一个助力孩子成长的重要举措。

“其次,父母要及时向学科老师坦诚沟通、虚心请教。”在彭荣辉看来,孩子学科学习方面有无问题,问题是什么,问题的多与少,各学科老师最有发言权。毕竟,孩子每天课堂上的表现,孩子每天提交的作业质量,以及孩子日常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平时的学习习惯,老师每天都陪伴在侧,看得到,也听得见。正确而有效的教育,永远是“因材施教”。所以,有无必要给孩子“加餐”,具体加什么和加多少,父母可向学科老师请教,相信各学科老师会结合日常观察和扎实的专业素养与丰富的教学经验,明确给出意见。

“再者,父母要和孩子做必要的沟通和协商。”彭荣辉建议说,父母给孩子布置课外作业确有必要,尽管老师也明确认可,并乐于提供足够技术支持,但具体实施的时候,做父母的人仍需合理谋划。因为如果只是父母一厢情愿,单方面强行推进,随性添加,孩子不乐于接受,甚至排斥、极其反感,那么,课外作业的布置非但不能实现应有成效,还极有可能造成家庭亲子关系紧张,让孩子消极怠工、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引发孩子对抗父母等恶劣后果。

彭荣辉总结说,教育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管教的严与松,而在于父母是否经常介入孩子的生活。如果父母一直坚持对孩子的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时刻能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能理解为其布置课外作业完全是助力成长,是父母给予自己的一种具体帮助和支持,那么一切必将水到渠成。即便如此,还是要和孩子沟通、商讨,明确努力方向和具体推进计划,让其生活、学习有序,一切可控。要明白,孩子幸福感的基础是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袁永红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