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 编辑:李蔚蔚
- 时间:2025-09-23 12:01:31
今日秋分,昼夜均分,寒暑持平,天地间透着一股澄澈的安宁。同时,这个日子还被赋予了一层更温暖的意义——中国农民丰收节。此刻,若说天地间有哪种声音最是沉厚,那定是田畴上稻子黄熟时的沙沙响,像大地低沉的絮语,报着丰年。
这丰收的喜悦,是刻进农耕血脉的仪式。古时,入秋后也有“秋社”的庆典,以社糕社酒载歌载舞,感谢土地的馈赠。亦有“粘雀子嘴”的趣味习俗,将不包馅的汤圆置于田边,祈愿庄稼免遭鸟雀侵扰,孩童们觉得新奇,大人们的心中,却是一份对收成的郑重守护。
这时,总想起小时候。父亲弯腰割稻,脊背晒得黝黑,汗珠子滚进泥土里。秋分节气,正值“三秋”大忙时节,抢收抢种,贵在一个“早”字。那份忙碌中的喜悦,便凝结在父亲眼角眉梢的笑里,那笑是实实在在的,比稻穗还沉。孩子放了农忙假,光着脚丫跟在大人身后拾谷穗。稻茬扎脚,心里却欢喜——“颗粒归仓”,这四个字,便是此时最生动的课堂。
稻田里,也藏着孩子独有的天地:蚂蚱蹦得高,泥鳅滑溜溜地从指缝逃开,草垛堆得像小山似的,是躲猫猫的绝妙去处。邻居家的大枣隔墙探出头,刚摘的柿子,青皮还硬着,便学着古法“吃秋菜、喝秋汤”般,将柿子埋进米缸里等它软,这是一种对时令美味的耐心等待。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盼那口甜糯的秋意,仿佛等待一场庄严的仪式。
如今,丰收节愈发热闹。可心底最黏稠的念想,仍是旧时烟火:母亲在谷堆旁讲故事的声音,稻壳沾在衣领上的痒,夕阳下草垛拉得长长的影子。所谓丰收,原来不只是仓廪实,更是人情暖、岁月长。
古人观秋分三候,“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万物渐次敛藏,步入沉静。而在这由喧转静的当口,农人正踏着千层稻浪,歌唱而行。千年农耕的血脉,就在这一春一秋间流转不息。
若问丰收是什么味道?它不仅是炊烟混着稻香,是米缸里捂熟的柿子甜,是父亲皱纹里藏着的年成。它更是秋分这一日,天地平衡、阴阳相半时,那份对劳作最终的告慰与犒赏。家乡的味道,从来不说破,只等在秋风中,被你一口尝透。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子扬/文 李卉子 孙佩佩 钱念秋/视频 张盼盼/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