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和20日,承载着无数热爱书法的青少年的期望,展示能力、互相学习比拼进而开阔其眼界的江苏青少年书法大赛,在南京城东的白金汉爵大酒店成功举办。千余名青少年以“书”会友,全身心投入其中,文气笔法抒发胸中丘壑,心性精进应有翰墨飘香。此次比赛由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指导,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主办,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现代快报承办,千余名中小学生参加,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比赛现场:连续两天,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19日、20日恰逢周末,顶着南京的高温桑拿天,来自全省的青少年书法选手会聚一堂。
19日上午8点到10点,江苏青少年书法大赛决赛阶段第一场硬笔专场进入比赛阶段。相比软笔,硬笔书法需要的“装备”不多,选手们按照年龄和组别,从前到后一排排整齐列座,就像是在开一场大型的讲座。只不过,这一次台上落座的各位书法大家敛声静气,台下的小朋友才是主角。
孩子们用来书写的纸张各不相同,但都带有底纹和装饰等,工整隽秀的硬笔书法写上去,相得益彰,顿时让一张张空白的纸张有了灵魂。孩子们准备的文字有的长达上百字,有的数十字,字体有楷书、行书、隶书,还有篆书、行草、草书等,真是提撇勾画,运笔布局,专心专注,心无旁骛。
来自南京的一对双胞胎选手郑墨子钧、郑墨子铄,参加了硬笔和软笔两场比赛,家长侯女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俩孩子9岁,上三年级,硬笔软笔都在学。两个孩子硬笔选的分别是“强国志”“赤子志”,文本都很长。而在软笔比赛时,选的是对联,比较简短。
类似参加两场比赛的选手很多。来自盐城的潘静雅属于中学组,在19日的硬笔比赛中,她的作品引起了巡场的言恭达教授等专家评委的注意,其行草作品流畅飘逸,几位教授专家啧啧称赞,不住点头。 她的作品最终当仁不让当选“特等奖”。
20日的软笔场,“俊眼识才”的故事在继续上演,在小低组(1到2年级)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小男孩,瞬间吸引了言恭达、刘灿铭、夏成满等评委的注意,孩子写的是草书,字体颇成章法,他叫胡梓沐,今年8岁,上二年级。这让专家们来了兴趣,问起师承,孩子说是爷爷教的。专家们把爷爷请过来,一聊发现这位爷爷也不简单,自己摸索练习书法,对孙子也是因材施教,认为他性格多躁少静,便让其练习草书。
最终,这一份作品也毫无疑问当选“特等奖”。
投入,是最好的老师
“这次开了眼界”“下次我还要来”。比赛现场,记者接触了多位小选手和家长,各有其心声,听来很有触动。
张妙菡是小中组的硬笔选手,来自南京江宁。妈妈说,看孩子写字比较工整,就报名让她学习书法了,从硬笔练起,今年已经开始练习软笔,妙菡的哥哥今年中考,也练习书法。这次比赛,妙菡获得了银奖,妈妈说:“下一次再来!”
太仓的朱婧萱参加小高组的软笔比赛,他们是单独报名参赛的,因为书法老师没有来。婧萱准备的参赛作品是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一首诗,写的是行草。母亲说,孩子平时很喜欢书法,在暑假期间,她还潜心写了一幅“爱莲说”卷轴,准备在今年9月10日教师节作为礼物送给老师。
这一次,朱婧萱拿到了银奖。
来自南京的陈泓元小朋友暑假后上四年级,他的作品也引起了评委叔叔、爷爷们的注意,他写的隶书,具备了一定的水平。评委发现他在写大字时用的右手,落款小字时用的左手。一问孩子,他说自己硬笔用左手,软笔用右手,听得大人们啧啧称奇。孩子的奶奶说,小泓元的哥哥也写书法。而且小泓元还写汉篆,原来还没教过,孩子自己看到汉篆就写出来了,他比较喜欢古体字,还喜欢国画。
在硬笔书法比赛中,无锡的圆通书画苑成绩耀眼,他们来了19个孩子,小低组拿了两个特等奖,小中组又拿了4个特等奖,此外还有多个金奖。当听说这些都是周浩老师一个人教出来的,记者还是有点惊讶。周浩说,她是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之前在培训机构教过一年,后来因为孩子要上学,就在楼下租房开自己的工作室,四五年来逐渐找到了感觉。“这次比赛前,从早晨8点到晚上11点,我们强化练习了一个星期,孩子时间可以灵活,我是全天坚守。而家长们也是全家总动员,比如软笔练习,爷爷奶奶负责接送,爸爸妈妈就负责打格子。”那些天,工作室里被孩子们形容为“人山人海”,而孩子们也都充满了兴趣和干劲,自然就出成绩了。
专家评委全心投入“聊发少年狂”
这次江苏青少年书法大赛专家评委团星光熠熠,软笔组由第五、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名誉会长兼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分会会长言恭达教授领衔,江苏省书协副主席李啸、刘灿铭、黄正明、谢少承,以及省教育书协副会长夏成满担纲评委,硬笔组则由原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汪寅生,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吴勇、秘书长朱凯、副主席孙大权等领衔。
评委们反复比对,确保不埋没一件好作品,不辜负一个好苗子。在硬笔作品评选阶段,评委们先做加法,对不太拿得准的作品先放到上一等级,情愿数量先超出一些,然后回头又做减法,有时候还要把两份、三份作品放在一起比对,确保每一件作品精准“落位”。
而到了软笔作品评选,就成了“拼步数”大赛,因为每一轮筛选,评委们都是一排排座位走下来,一件件作品反复看,“特等奖”敲定后,还要选金奖、银奖,每一次都是要走一大圈。
评委心声:欣赏、欣慰,心潮澎湃
言恭达:参赛选手的水平逐年提高
2025江苏省青少年书法大赛评审总顾问言恭达告诉记者,经过两天的赛事,他深感参赛选手的水平正在逐年提高,“他们握笔比较稳,书写的时候基本都不怯场,我站在他们面前看,他们也照常写,发挥得特别稳,这很好。”
在现场仔细观看了比赛过程后,言恭达还针对选手们的书写状态提了三点建议。第一是要学会挑选毛笔,很多参赛选手偏爱用非常细小的毛笔,但所写的字与笔并不搭配。
第二是在选手的书写姿势、握笔方法上,“有的拿笔太靠下了,握笔的方法也不对,这个需要老师和家长去督促。一旦养成了不正确的写字习惯,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和发挥。”
第三是关于书写内容,言恭达希望书法老师们能够给选手进行同步训练,让他们不要仅仅依葫芦画瓢,而是培养起对字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感悟。
吴勇:江苏青少年书法大赛具有标杆性和示范性
相较往年,今年的硬笔书法大赛明显规模更大。而且可以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优秀的选手脱颖而出,特别是有相当数量的选手年龄虽小,但都能写得一手好字。
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吴勇认为,这与去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的出台,以及当下社会各界对硬笔书法教育的重视越来越高等密不可分,“可以说,学习硬笔书法已经成为刚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江苏青少年书法大赛具有标杆性和示范性。”
据吴勇介绍,从竞赛角度来看,硬笔书法更加注重技法层面的纯熟和提升,虽然也基于实用的需要,但同时也要与审美、书法艺术相结合,才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汪寅生:书法对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培养有促进作用
现场参赛的选手们也给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汪寅生留下很深的印象,“今年我首先感觉来参赛的孩子们写字写得很稳,书写的感觉很到位,这表明他们的心理素质很好,这是个很突出的特点。”汪寅生说,很多孩子现场写了二三百字的楷书,这么多字写下来没有潦草,也没有错别字,从字里能看出孩子们安静、心静、手稳,“这表明书法对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培养有促进作用。”
李啸:学习书法不光是掌握技能,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两天的评审和观察,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啸深感参赛选手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孩子们不仅写了规范字,对古代经典法帖的取舍也在不断深入,比如第一天虽然是硬笔书法,除写颜真卿、柳公权这些常见的以外,我也看到有孩子在写晋人小楷、文徵明小楷,甚至赵孟頫、魏碑。”
此外,选手们认真、专注于书法的态度令李啸尤为感动,“小朋友学习书法不仅是掌握一种技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更多的是让他学会专注于一件事。”
“只有写的人多了,中国书法才能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未来才会涌现越来越多的名家、大家,所以我衷心希望江苏青少年书法大赛能够长期办下去。”
刘灿铭:书法对孩子的素质品性提升有促进作用
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刘灿铭认为,这些孩子的书法认知和基本功都比较扎实,这得益于老师教得好,一些孩子对线条、结构的把握和稳定性方面有些成年人未必达得到。
书法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其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文化涵养等,对于孩子的素质品性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有些孩子在笔法、结构、章法乃至墨法上都有掌握,通过锻炼提高,还会对其审美修养带来提升,更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孙玉春 邱骅悦/文 顾炜 马晶晶 吉星 施向辉 张浩然 牛华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