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将改革进行到底系列评论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只争朝夕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推动的生态文明建设,正以全领域的巨变,深刻阐释着这一金句。

其间,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所展现出的深沉而宏大的格局,不仅显示在愈加科学完善的顶层设计上,也体现于每个人的细节观察中。

“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首次写入党章,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刻画宏伟蓝图;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多部关乎生态环境的法律应运而生,彰显依法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决心;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因时而立,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压实环保责任。

“从历史长河来看,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能留给后人点什么,我看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温暖中国大地。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如何破题,生态环境治理困境如何消解,生态环境质量如何获得实质改善,经济与生态如何协调发展……这些源自历史和现实、关切未来的重大考问,一直引人深思。

“要守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重要指示,博大精深、鞭辟入里。各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有了解题思路,有了核心思想,有了澎湃动能。

绿水青山最写实,生态文明建设最直观。善待环境,善待草木,善待“子孙靠山”,效果看得见“摸得着”。如今,从北疆到南国,从东海到西部,草木悠然,鱼鸟欢唱,处处书写着生态文明的哲理内涵。

近日,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江豚保护夏令营在扬州大学开营。“根据我们的观测记录,目前长江扬州段全段可见江豚”,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陈瑞金所言,令人心为之一振。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唐诗中的江豚和新时代语境中的江豚,汇聚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同意境。

江豚的乘风破浪,是长江水质改善的一个缩影。长江生态的持续向好,则是地方生态环境治理进入新境界的形象说明。

从粗放式发展,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从对渔业资源的予取予求,到长江十年禁渔。多年来,长江不仅呈现出碧水东流的场景,还显示出沿岸合理布局、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成为我们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根本指引和力量之源。全面、全过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丰富和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抓手,成为我们唤醒更多绿水青山的信心所在。

正在北京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体现的是深厚的党心民意,烘托的是最强中国音。

成绩令人欣喜,目标催人奋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绝不可有片刻松懈,也不可有一门“偏科”。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