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走近功勋模范|污染侦察“特种兵”张祥志:蓝天守护者



利落的短发,小巧的个头,很难让人将她与大气污染“侦察尖兵”的形象联系起来。“今年以来,在全国空气质量普遍同比改善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却明显反弹。对江苏来说,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更重。”谈及眼下的工作,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二级调研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张祥志逻辑缜密、条分缕析。今年57岁的她,依旧忙碌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一线。面对工作中的“硬骨头”,张祥志常常主动请缨,日夜奔波,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锁定污染源头,开出破除污染顽疾的“良方”。


△张祥志常年奔波在大气治理改善工作一线


守护蓝天的“特种兵”,抽丝剥茧寻找污染“症结”

告别灰霾天,蓝天白云成常态,大气污染防治变得“无形”。蓝天保卫战背后,有一群生态环境工作者在日夜兼程、披荆斩棘。

“解决江苏问题重点在徐州,解决徐州问题重点在黄河新村”。2022年经过一轮帮扶后,徐州黄河新村站点PM2.5再次位列全省倒数第一,“站点周边居民楼的餐饮油烟收集治理了,部分公交线路运营的客车进行了优化调配,工地扬尘、道路保洁加大了监管力度,治理成效不明显,恳请省厅前来查找原因帮扶指导。”今年“五一”刚过,按照分管副厅长英剑波的部署,张祥志再次带队赴徐州开展帮扶。2022年以来,省厅大气处专项帮扶徐州13次,其中张祥志亲自带队就达10次。

为了彻底弄清楚导致黄河新村站点PM2.5浓度全省最高的原因,张祥志在详细分析黄河新村及附近的淮塔站点、鼓楼区政府站点大量历史监测数据、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组织省环科院、监测中心等单位,携带飞行时间-气溶胶化学组分检测仪(TOF—ACSM)、颗粒物雷达等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固定点位24小时监测,同时围绕上述3个国控站点以及黄河南、北路段,根据气象条件及交通流量状况,设定走航线路,调集4台走航车开展同步走航。


△张祥志在走航车内工作


走航持续了2天,张祥志跟着走航车一路分析污染变化情况。监测显示,黄河新村站点周边PM2.5走航浓度分别高于鼓楼区政府、淮塔站点周边7.4%、66.4%,PM10走航浓度分别高于33.1%、68.0%。PM2.5源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源贡献比例最高,超过30%;其次是工业源约占30%,二次无机源及其他源排放贡献约占30%,餐饮源排放贡献近10%。

总是“开药方”,但如果企业“不吃药”也不行。帮扶组此次还对前期交办的问题进行了回头看。“有一家钢结构工程公司,第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后交办,第二次回头看发现问题依然存在,现在距离第二次回头看已经半年时间过去了,不知问题彻底整改了没有?”她决定再杀个回马枪。说做就做,工作组直奔企业原先的喷涂车间,只见喷漆车间有序地堆放一扎一扎打包的半成品钢管,尚未喷漆,老板称他们现在喷漆作业全部委外,喷漆车间的废气治理设施也停运。

但警觉的张祥志没有大意,她注意到,停在紧邻废气治理设施车间门口的走航车上,VOCs质谱仪显示TVOC总浓度已瞬间上升到3283微克/立方米。带着疑问一边走一边看,张祥志发现越往车间里面走,油漆味越浓,再将走航车缓行至车间中央, VOCs峰值浓度迅速飙升到11751.8微克/立方米。原来,老板将喷涂作业场地换了一个车间,安装了一个较为隐蔽的可移动喷漆房,非专业人员看不出喷涂痕迹。

通过分析数据、现场勘探、实时走航、问题回头看……很快,帮扶工作组拿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有关黄河新村国控站点空气质量提升的整改方案,并现场交办给当地相关部门。


日夜奔波、携手“作战”,走航车以她的名字命名

每次张祥志出动,身边必然有能够助力锁定污染源头的“秘密武器”——走航车。因为走航车用得多且成效明显,同事们常将跟随张祥志和工作组走南闯北的走航车称为“祥志号”。


“祥志号”走航车图


对于生态环境监测人员来说,走航车就像是移动的眼睛、鼻子,能对污染源进行快速定位,准确识别污染物类别,对污染源进行精准诊断。不过,走航车按照哪条线路走、监测什么指标,张祥志一定要经过一番实地探访和数据分析的。

“如果我们要监测VOCs,中午时段必须避开,因为此时温度高、太阳辐射强,挥发性有机物与NOx等臭氧前体物发生光化学反应,是很难测到高值的。”谈起“秘密武器”走航车,张祥志如数家珍。持续20多小时的走航,张祥志习惯跟在车上,根据指标变化及时和司机沟通调整路线,这样一来更容易精准发现问题。

为何每次都能快速锁定污染源?原来,每次接到帮扶任务后,张祥志都会提前做“功课”。先分析环境质量数据,再看污染源数据,以迅速锁定重点排查的区域、方位和污染源类型及具体点源,在走航过程中再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去走航,总是能“一击即中”。

不论寒冬酷暑,为了锁定污染源,张祥志一直奔波在路上。出差时,熬夜是家常便饭。高温天气下,一些工厂避开高温实行错峰错时生产,晚上作业,她和工作组就晚上出动检查,“比如船舶制造、铸造企业等。夜间,全省PM2.5、VOCs网格化监测系统显示冒泡站点高值频现,工作组就随时调整工作区域、线路,及时溯源排查,压降高值。”张祥志和工作组同事们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但第二天依旧精神抖擞。


57岁依旧“热辣滚烫”,守护蓝天脚步不停

30多年在环境监测工作一线,57岁的张祥志见证了大气污染攻坚治理全过程。用同事的话来说,张祥志身上有三大特点,一是“热辣滚烫”的干劲,二是过硬的专业技能,三是显著的大气治理成效。


张祥志在现场指导工作


谈及大气治理工作的变化,张祥志感慨万千。“从十面‘霾’伏到蓝天白云,江苏PM2.5年均浓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以下;大气和水质监测从人工到自动;从现场执法企业阻挠,到现在企业主动配合……不论是生态环境治理,还是监测手段、能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听到身边的亲人、朋友感叹“现在的蓝天变多了”,张祥志很是满足,有时还会骄傲地回上一句:“蓝天多了,背后也有我的一点贡献。”

“每一微克PM2.5浓度的下降,每一个优良天的增加,背后都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张祥志表示,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切实提升老百姓生活品质,大气治理工作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主要工作还是在两头,一个是源头、一个是末端。源头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程减排、清洁原料的替代等工作;末端治理虽然已有标准,但标准执行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是一些中小行业及企业。”

张祥志也一直在学习,“更新”专业技能,以更精细化地开展大气治理工作。“源头和末端治理,我们还有更多工作可以做细做实。”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张祥志又赶赴外地参加了生态环境部组织的编制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排放清单培训,“主要目的是将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清单与温室气体清单融合编制,培训回来后将在全省开展清单编制工作。只有家底摸清楚了,治理才能有的放矢。”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红艳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