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江苏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
长江的保护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长久的牵挂。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大江奔腾,千帆竞发。回望过去三年,江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扛起新的文化使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突出江河交汇特色,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
水清岸绿,“微笑天使”数量变多了
站在南京幕府山北麓的五马渡码头,一边是滚滚东流的长江,一边是逶迤绵亘的幕府山。江风迎面吹来,令人心旷神怡。曾几何时,这里还盘踞着采砂厂、码头以及化工企业。如今已被打造成人文生态绿廊,一幅水清岸绿的滨江风貌图徐徐展开。
生态修复后的幕府山是南京城北的绿肺。在这里,可以乘坐“长江传奇”号游轮,经常能看到江豚嬉戏。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每年秋冬季,到鼓楼下关滨江岸线看江豚拍江豚成了摄影爱好者们的必备。
“南京是全国唯一在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稳定栖居的城市,鼓楼滨江岸线有江豚近30头,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种群,占了长江南京段整体数量的近一半。”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介绍,江豚数量的递增,得益于长江十年禁渔,得益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近年来,江苏坚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摆在重要位置,持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目前记录物种数已达6903种。
各地坚持抓好长江大保护,全面推进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无锡江阴聚力长江修复,主城区8公里长江岸线全部变为生态岸线;泰州姜堰区开创了“农旅结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切实将“绿水青山”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文化发展新动能……
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底,长江累计腾退生产岸线81公里,生态岸线占比提升至64.1%,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多年保持Ⅱ类。
总体谋划,高质量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
生物多样性的日趋丰富,只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的一个缩影,背后是政府科学的规划。
2022年3月起,江苏从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出发,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进行了总体谋划。立足长江全域、中华文明全景、中国式现代化全局,高质量编制形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以及长江文化价值阐释弘扬、文物保护利用、非遗保护传承利用3份规划,形成“1+3”规划体系。
“一主八支四片”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总体布局应运而生,即以长江干流为主线,以秦淮河—天生桥河—胥河、滁河、南官河(济川河)、通扬运河(古盐运河)—串场河、新孟河、锡澄运河—梁溪河、望虞河、浏河—娄江等8条重要河流为支线,打造江城相依、江河相汇、江湖相伴、江海相融四大重点建设片区。
未来,江苏将构建起彰显具有鲜明融合特质的“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空间体系。
漫步在西津渡货运坡道的石板上,当年被独轮车压出的凹槽依稀可见……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诗句“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沿流一万家”写尽西津渡的繁华。这条千年古街,是研究我国长江和运河交通史的重要实证,体现长江岸线商文旅融合。
长江江苏段汇通江河湖海,江苏注重彰显“江河交汇”这一最大特色,统筹推进长江、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一体化建设。
“江苏还是江海交汇之地,长江干流江苏段和大海相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贺云翱曾经在采访中表示,正因为江海交汇,所以有了海上丝绸之路。“南京、扬州、苏州,这些城市都和海上丝绸之路有关,都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城市。”贺云翱说,在江苏,长江文化通过海洋与世界相连,这也让江苏的长江文化具有独创性。
摸清家底,建立长江专项资源数据库
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首先得了解有多少需要被保护,也就是“摸清家底”。
自2021年起,江苏来了一场针对长江文化资源的“摸底行动”。现如今,长江江苏段文旅资源普查和文物资源调查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不仅交出统计上的圆满答卷,还建立起长江专项资源数据库,目前已登记收录文旅资源单体102.4万个。
23座全国文明城市、1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19个国家5A级景区、8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2个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从这份答卷上可以看出,长江江苏段沿线分布着丰富的文旅资源,这些都是江苏省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强力支撑。
今年8月,在兴化召开的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推进会上,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自2022年7月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启动以来,江苏省考古调查新发现古遗址和盐业遗存点100多处,与地域文明探源密切相关的发掘项目30余项,兴化草堰港遗址等一批考古发掘取得重要发现。
近年来,江苏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保存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深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加大考古发掘和研究阐发力度,特别是以长江沿线区域为重点,组织太湖北部、西部等史前时期课题和吴文化、六朝文化等历史时期课题研究,推进常州寺墩、兴化草堰港、溧阳古县等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阐释,努力用一批重大成果实证和解读长江文明。
推进文旅融合,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用公园的形式串珠成链,充分展示沿线各地的长江文化,让群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大美长江,沉浸于文化氛围之中,增强文化自信。
长江江苏段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加大对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拉近历史文化与公众的距离,成为江苏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重要举措。
“朋友圈里有一半人都在音乐节。”今年国庆小长假期间,2023长江·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在镇江新区心湖公园开唱,两天吸引全国6万乐迷齐聚镇江。
白天观景,晚上赏戏。除了音乐节,小剧场叠加旅游,也是江苏文旅融合的新花样。江苏长江沿线许多地方建起小剧场,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南京鼓楼滨江小剧场,每周末晚上都有不同的小型演出轮番上演,成为滨江夜文化的新亮点。
大型画卷《长江春色图》
长江也给了艺术家们源源不断的灵感,创作推出大型画卷《长江春色图》等一批优秀艺术作品;各地博物馆策划推出“大江万古流——长江下游文明特展”“考古里的长江文明展览”等一批体验展……在各种各样的展览中,人们可以沉浸式感受长江文化的独特魅力。
江苏还持续打造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长江文化节等一批文旅融合品牌,培育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进一步唱响传统现代交相辉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时代“长江之歌”。
民族管弦乐《大江南》(来源:江苏大剧院)
文丨现代快报+记者 裴诗语
图丨现代快报+记者 牛华新 钱念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