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强地级市”苏州又上热搜,内容是苏州又多了一个标签——“特大城市”。
这是为何?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跻身特大城市行列,源于“苏州发布”于9月15日发布的一则公告,其中披露一组常住人口数据:以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来算,苏州城区常住人口为512.51万人。
按照我国城市人口统计口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人是能否晋升特大城市的关键衡量指标,这就意味着,凭借此次披露的这组常住人口数据,“最强地级市”苏州已跻身特大城市行列。
苏州到底有多少人口?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苏州早已是千万级人口城市,为何这次上新闻的是“512.51万”?苏州具体有多少人?
这就不得不说人口统计数据的几个指标,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实有人口。
通俗来讲,常住人口指经常居住(半年以上)在某一地区的人口;户籍人口指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拥有当地户籍身份的人口;实有人口是一个新的概念,通常指户籍人口加上流动人口。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开展的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此次人口普查苏州全市常住人口为1275万人。
苏州除了下辖姑苏、虎丘、吴中、相城、吴江五个城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外,还代管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四个县级市。“七人普”数据显示,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四个县级市的常住人口合计603.2万人,占苏州常住人口总量的47.3%。
不过,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这四个县级市由于并未“撤市设区”,因此,虽然其吸纳了苏州近一半的常住人口,但不算是城区常住人口。
另据2023年8月“苏州公安微警务”发布信息,据公安人口数据统计,截至6月底,苏州全市实有人口1619.6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81.08万人,流动人口838.61万人。
何为城区常住人口?需要说明的是,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那么城区的范围如何确定?这个涉及到基本的划分单元,城乡划分工作以村(居)委会等村级单位为划分对象。
按照全国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此代码共有15位,其中前12位为“区划代码”,后3位为“城乡分类代码”。城乡分类代码是划分社区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属于城区还是乡村的依据。其中,111表示主城区;112表示城乡结合区,121为镇中心区;122为镇乡结合部;123为特殊区域;210为乡中心区;220为村庄。只有111和112表示的才是城区,只有居住在这里的常住人口才是城区常住人口。
具体到苏州来看,此前苏州工业园区由于在城乡划分代码里被计入镇中心区,代码一直都是“121”,因此,苏州工业园区人口并未纳入苏州城区人口统计,当时苏州的城区人口为399.12万人,与厦门、南宁等城市一同位列Ⅰ型大城市行列。
在此次统计口径调整后,即使按照2020年“七人普”的数据,苏州城区常住人口为512.51万人,便有了“苏州成功跻身到特大城市行列”。
全国22个超大特大城市,长三角占4个
依据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其中,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为特大城市;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为Ⅱ型大城市,两者又并称为大城市。
2021年9月,国家统计局根据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通过《求是》杂志发布了全国超大和特大城市名单。名单显示,彼时超大城市有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7城(按城区人口数排序),特大城市共14座,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苏州跻身特大城市行列后,我国超大特大城市也将由此扩容至22城,而长三角的超大特大城市增至4个——上海、杭州、南京、苏州。
作为普通地级市的领头羊,苏州一直被誉为“最强地级市”。2022年苏州市GDP达到了23958.34亿元,在全国所有城市中高居第六位。2022年,苏州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531家,有效高企数达13473家。
成为特大城市意味着什么?
特大城市对于城市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门槛,晋级特大城市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
以正在推进的城中村改造为例。2023 年 4 月 2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7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积极稳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坚持稳中求进、积极稳妥,优先对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进行改造,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实施一项做成一项,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通过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可以增加居民的住房购买需求,同时扩大房地产投资以及下游产业的复苏,为超大特大城市的增长提供动能,并进一步带动周边城市群的经济发展。
此外,根据国家发改委2019年公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既有经验表明,成为特大城市也会面临各类挑战,会有各种各样的“城市病”,例如资源要素价格升高、生态环境面临压力、公共交通拥堵等,是特大型城市常有的“烦恼”,国家在城镇化中和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在特大型城市中也较明显。城市规模越大,其复杂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也越大。
对于这些超大特大城市面临的挑战,国家也给出了对策。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超大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等,对于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的韧性、防范和应对各类重大突发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三角下一个特大城市会是谁?
安徽合肥有望跻身到特大城市之列。
根据合肥市人民政府网显示的信息,2023年3月29日,合肥市统计局发布2022年合肥市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合肥全市常住人口为963.4万人,比上年增加16.9万人,增长1.79%。占全省的比重为15.72%,比上年提高0.24个百分点。
《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显示,在2020年大城市名单中,合肥以常住人口936.99万人、城区人口377.76万人,位于Ⅰ型大城市。今年,合肥下辖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三个园区中,有部分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也进行了更新,相关区域的常住人口也纳入到城区人口统计,因此,合肥的城区人口数据也将大幅度增加。
现代快报+ 记者 熊平平 高达
苏州工业园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校对 张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