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由江苏省外办主办的“2023年江苏—非洲合作交流会”在江苏镇江举行。在这个位居长江和大运河交汇之处的城市,来自非洲多个国家的使节,同江苏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双向奔赴”,共商合作,共叙友情。“同心合意,庶几有成”,中非双方携手努力,以本次交流会为契机,共同谱写江苏与非洲交往新篇章。
△2023年江苏-非洲合作交流会在江苏镇江举行
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周平:期待江苏打造中非交流合作新领域、新亮点、新品牌
对于江苏与非洲的合作成果,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周平认为,江苏省是中国经济大省、强省,对非交流合作基础好、积累多、潜力大,长期走在中国地方对非务实合作前列,在友城交往、经贸投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人文旅游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可圈可点。
△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周平
着眼未来,周平希望江苏能进一步深入发掘、用好自身比较优势,打造中非交流合作新领域、新亮点、新品牌。并对江苏未来深化中非合作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江苏要搭建优质平台,为“走出去、引进来”蓄力赋能。通过江苏—非洲合作交流会、对外宣介会等平台,为双方企业发掘更多合作潜力与共赢机会。同时,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外事服务流程,在金融、保险、人员往来和涉外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鼓励优秀江苏企业走出国门,走向非洲。其次,江苏的企业要抓住“中非关系大发展”时代机遇,搭上中非合作这列快车,实现自身的更大发展。第三,江苏省的高校、媒体、智库等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滋养友好合作民意基础。
江苏省外办副主任杨菁:交往平台、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江苏对非交往成果丰硕
梳理近年来江苏省对非交往情况,江苏省外办副主任杨菁从三个方面作了总结。江苏与非洲之间交往平台建设有声有色。江苏对非友城数量居全国首位,已缔结了包括纳米比亚霍马斯省、南非自由州省在内的21对非洲友城,并与非洲国家驻华使领馆密切协作,定期开展交流会商。
△江苏省外办副主任杨菁
其次,江苏与非洲之间在经贸合作方面可圈可点。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等江苏省境外合作园区积极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江苏沃得集团等一批江苏企业对非经贸往来取得良好业绩。南非沙索公司在华最大投资项目落户江苏,非洲咖啡豆越来越为江苏民众所喜爱。
第三,双方在人文交流方面不断走深走实。江苏自1964年开始向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派出医疗队,已累计派出32批次803人次,为当地诊治患者760万人次。江苏省人民医院与三家非洲医院建立对口合作机制。江苏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高校院所积极开展对非留学生培养、农业技术培训等合作项目。南京农业大学在肯尼亚成立该国首个中非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爱德基金会稳步推进“非洲贫民窟嘉年华”等合作项目。
纳米比亚驻华大使伊莱亚·凯亚莫:希望向中国学习农业领域的先进技术
“1990年3月22日,中国与纳米比亚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携手在各领域展开合作,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在农业经济领域。农业是每个国家的发展之基。农业的发展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也为国家的总体安全奠定基础。”纳米比亚驻华大使伊莱亚·凯亚莫(Elia George Kaiyamo)回顾道。
△纳米比亚驻华大使伊莱亚·凯亚莫
伊莱亚·凯亚莫表示,在友好合作的前提下,纳米比亚希望向中国学习农业领域的先进技术,以推动纳米比亚国内农业发展。“中纳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它将有助于实现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
尼日利亚驻沪总领馆教育领事陶菲克·科克尔:希望更多城市与江苏结为“姐妹城市”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尼日利亚和江苏在经济、贸易、投资、教育和文化等领域开展了诸多富有成果的合作。尼日利亚驻沪总领馆教育领事陶菲克·科克尔(Taofik Obasanjo Coker)介绍道:“江苏许多企业在尼日利亚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持续发挥积极运作。此外,不少在中国学习、生活或工作过的尼日利亚人,许多都有在江苏生活的经历。”
△尼日利亚驻沪总领馆教育领事陶菲克·科克尔
陶菲克 · 科克尔表示,希望未来有更多江苏的城市,能同尼日利亚的城市建立“姐妹城市”关系。“尼日利亚的许多城市都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江苏与尼日利亚深化交流,建立‘姐妹城市’对双方而言都将是一个有益的举措。”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胡锋:通过农业项目合作,为非洲培养更多农业人才
围绕与肯尼亚的农业教育合作,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胡锋介绍道,南农与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合作自1995年就开始合作,多年来,两所大学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到目前为止,两校已经共同开展了八个主要农业项目。自2012年以来,南农在肯尼亚、莫桑比克、贝宁和赤道几内亚举办了28期短期农业培训课程,培训了近1000名农业技术官员和农民。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胡锋
此外,在2013年,南农启动建设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教授汉语,开展文化交流和举办农业项目;在中国-肯尼亚“一带一路”作物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两国在农业研究方面有了共同目标:开发作物抗病种质资源, 开发作物抗逆种质资源;2022年,南农在肯尼亚开展“中非农业发展和减贫示范村”项目,提高菜豆产量、改善农民营养和收入。
这些年来,南农在农业上,与肯尼亚之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项目,为肯尼亚培养了大量农业人才,改善当地农民生活,在实现更大目标的路途上不断突破。
江苏省人民医院国际合作处副处长王宇锋:构筑更紧密的中非卫生健康体系
“以诚相待,故能成其深厚。”这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国际合作处副处长王宇锋,对于这些年来中非对口医院合作的感悟之一。
△江苏省人民医院国际合作处副处长王宇锋
数十年来,江苏省人民医院参与援外医疗达60人次。在开展中非对口合作的过程中,省人医立足当地社会发展水平,针对迫切健康需求,推广适宜技术带动医院学科发展,诚心诚意为合作伙伴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医疗援助做得到底如何,数据是最直观的反映。王宇锋介绍:“中非对口医院合作项目实施以来,省人医与埃及医院召开远程交流19次,包括胃镜技术培训3次、实时手术演示1次。与桑给巴尔对口医院开展远程交流与培训40余次,疑难病例会诊1次。捐赠价值200多万元的疝气补片、手术缝线,以及腹腔镜、监护仪、远程医疗设备等,支持桑方急诊和微创外科的建设。联合援桑医疗队在当地开展30余次技术指导、10余次健康科普和13例手术示教,其中包括基文吉医院首例疝气无张力修补手术、首例胆囊切除手术和首例腹腔镜手术。”
以“实干”创“实效”,江苏省人民医院始终为非洲对口医院专科技术发展、骨干人才培养贡献江苏力量,以实际行动,推动构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卫生健康体系。
镇江市副市长殷敏、南非驻沪总领事齐朴、纳米比亚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弗雷迪·高赛博、肯尼亚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布莱恩·乔姆巴、江苏大学副校长赵玉涛、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贾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国教处处长敬小军、爱德基金会秘书长凌香春等也参加会议并作交流发言。
通讯员 宋爱玲 现代快报 + 记者 冯茜 熊平平 / 文 刘畅 / 摄
(校对 张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