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患精神疾病女子流浪20多年,重逢时刻第一眼就认出儿子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周姚 记者 严君臣)8月15日上午9点,在南通市海门区救助管理站,70岁的倪某花终于等来二十多年未见的儿子,给自己漫长的流浪生活彻底画上了句号。半年多来,海门区救助管理站成为她的家,工作人员在多个网络平台发布寻亲讯息,终于为她找到了700多公里外的亲人。“妈!”听到时隔多年的一声深情呼唤,患有精神疾病的她第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儿子,这一幕让在场的人都动容不已。

山东莱州、江苏南通,相距700多公里,倪某花是怎么走过来的,无人知晓。海门四甲的好心人发现倪某花那天,时值隆冬,她蓬头垢面,衣衫零落,显然已流浪许久。由于无法查明身份,派出所民警只得把她送至救助站。

孤身流浪二十多年,倪某花对外界变得极为敏感,面对陌生人的关心,她不知所措,十分抗拒。“她精神是有些异常的,很难沟通。”救助管理站员工沈忱回忆,今年1月老人被送来时,由于不知姓名,大家给她取了个名字,叫“海福霞”。

 “海福霞”操着一口外地口音,讲着让人难以听懂的话,加上缺少二代身份证,DNA和人像识别等手段均无法得出结论,这一切让寻亲成功遥遥无期。为了得到“海福霞”的家乡信息,工作人员只得反复用普通话询问,但她不肯配合。不愿放弃的工作人员,便以无微不至的照料,逐渐融化她的心理防线。

几天前,一次偶然的对话,“海福霞”清晰地说出了“莱州掖县”几个字,看到了希望的工作人员迅速利用多个网络平台进行了寻亲信息的定向推送,并与当地寻亲志愿者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忙与“海福霞”交流。

熟悉的乡音,唤醒了“海福霞”的回忆,交谈中,志愿者推测她可能是夏邱镇人,于是组织夏邱镇志愿者进一步在网上发送讯息。同心合力之下,“海福霞”的家人终于看到了这一则寻亲启事。

联系上海门区救助管理站时,瞿先生还在外出差,他匆匆处理完工作,第二天晚上就驱车从上海赶来,与母亲相认的急切,让他一夜难眠。

即使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即使容貌也发生了改变,母亲也依旧认得孩子。当瞿先生上前抱住倪某花时,她仅一眼就认出这是自己的独生子。“儿子!”她大声呼唤着眼前这个痛哭流涕的男人。

瞿先生说,18岁那年,他的父亲生病过世,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也不慎走失了。“发动所有亲戚找了1年多,仍然没有找到。”他感到希望如断线风筝,离他越来越远。每逢佳节,埋在瞿先生心底的思念像发芽的小树,越长越大。但在领受了无数次寻亲未果的酸楚滋味后,他心里的失望也逐渐变成绝望。

“我的确是没想到,二十多年后,还能见到母亲。”在看到手机屏幕上那酷似母亲的老妇人时,瞿先生的眼泪瞬间决堤,他不敢揣测母亲这些年的遭遇,一想到母亲或是靠捡拾剩饭剩菜维生,他就心如刀绞。 “感谢海门救助站的悉心照顾和寻亲的努力。”如今,瞿先生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接下来的时间,他要尽力弥补母亲缺失庇护的这二十年。

记者了解到,从2019年起,海门区救助站已接连为长期滞留海门的外地流浪人员找到了亲人,倪某花是第15个。“目前,救助站里还有近二十个像倪某花一样的走失老人,等着亲人来接他们回家。”

沈忱表示,如今他们利用多个网络平台发布寻亲讯息。同时,借助公安机关DNA比对、人像识别等技术,及全国各地的寻亲志愿者网络,义务帮助走失老人找到回家的路。

(朱清渊供图 视频由海门融媒体中心提供  编辑 陈海静)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